20180831

珍珠河


珍珠河位於南京城, 北起武廟閘、南至珠江路秦淮河北段, 全長1.7公里, 本名潮溝, 因通玄武湖, 水位受長江潮位影響, 故名。潮溝是吳大帝孫權赤烏年間開挖。寶鼎二年(267)孫皓又開城北渠, 引水貫宮城, 西接運瀆。

20180830

孫堅廟故址


《宋書禮志》載, 孫權因其父孫堅任長沙太守, 在臨湘縣(今長沙)西建孫堅廟, 並視其為東吳祖廟, 歲時廟祭。時廟宇宏大, 為古城盛景。因孫權建廟時發掘長沙王吳芮墓, 取墓中木材為建廟之材, 引後人公憤, 孫堅廟於兩晉時即毀。

20180829

蕭城遺址

蕭城市, 簡稱“蕭”, 別名龍城, 古為蕭國都城, 宿州市轄縣。三國, 魏朝設蕭縣(屬豫州)、杼秋縣(屬沛郡)。黃初二年(221年), 封曹熊為蕭公。太和三年(229年), 改蕭公國為蕭王國(都蕭故城)。

20180822

盧龍塞


位於遷西縣與寬城縣接壤處。是燕山山脈東段的隘口, 現名喜峰口。清末隸屬於直隸省永平府, 因府治在盧龍, 因此得名。幾千年曆史以來均為軍事要塞, 兵家必爭之地。東漢末曹操與遼西烏桓作戰, 東晉時前燕慕容儁進兵中原, 都經由此塞。後易名喜逢口。

白狼城


白狼縣故城即喀左縣平房子鎮黃道營子村漢代古城遺址, 現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白狼城位於王子山與大窪山山口外側, 該山口最窄處不足500, 建三線(凌河古道的一部分)與大凌河(古稱白狼河)從山口穿過, 兩岸山峰挺立,中間波濤洶湧。依山臨河開闢一條省道, 連接建昌與喀左, 白狼古城就是扼守隘口的重要關塞。由於遼西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 再加上山海關至錦州的道路開通, 白狼古城自北魏以後逐漸成為歷史。

20180820

新安故城


新安故城(又名新安古城), 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天橋北8米處(深南大道旁), 佔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規模的歷史文物旅遊景點, 又稱南頭古城, 具有1730餘年的悠久歷史。

20180731

諸葛亮製木牛流馬處


“諸葛亮製木牛流馬處”遺址, 位於今勉縣城東10公里黃沙鎮黃沙街東頭, 距武侯祠、墓12公里,是市、縣兩級批准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於黃沙鎮街東頭, 漢江大橋北端, 黃沙河入漢江三角洲處。元置鐸水縣治, 明設黃沙驛於此。為古連雲棧道出險就平之地

董卓墓


董卓之墓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衙下鎮, 潘家集村距臨洮縣城共30餘里路, 該村有一條山溝名為貂崖溝, 當地傳說是美女貂蟬出生的地方, 而董卓的墓就其東南方向。

20180730

金墉城


金墉城是三國魏明帝時築, 為當時洛陽城(今河南洛陽市東)西北角上一小城。魏晉時被廢的帝、後, 都安置於此。城小而固, 為攻故戍守要地。北魏初年為河南四鎮之一。隋洛陽城西遷後, 金墉遂在洛陽之東。公元618, 瓦崗起義軍曾據此進逼洛陽。唐貞觀後廢。今稱故址為阿斗城。

西朱村曹魏墓


西朱村曹魏墓位於洛陽市寇店鎮西朱村南約650, 北距漢魏洛陽城閶闔門遺址20.4公里。墓葬地處萬安山北麓的緩坡上, 西側距曹魏時期圜丘遺址約2.5公里。根據墓葬材料, 一些專家推測其為魏明帝郭皇后的墓。

臨沂五賢祠


臨沂五賢祠, 原位於山東臨沂老城南關外, 名景賢祠, 明嘉靖年間沂州知州何格所建, 祭祀諸葛亮、王祥、王覽、顏真卿、顏杲卿五人。五賢祠幾經戰亂和“文革”損毀, 後重建, 現就在臨沂市蘭山區王羲之故居院內。

20180725

八斗嶺


八斗嶺位於合肥市肥東縣八斗鎮, 現為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店埠34公里, 海拔67.5米。地處江淮分水嶺嶺脊。

20180622

曹植墓(七步村)


七步村在七朝古都開封市通許縣城東11公里處, 隸屬於長智鎮, 南北一字排開前、中、後三個七步村。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墓就是在此處。

思陵塚


思陵塚位於河南淮陽縣, 是三國時魏封陳王——曹植的墓居。其歷史記載見“曹植墓在陳州南三里, 魏封陳思王(《河南通志》)。”和“三國魏曹植墓, 在淮寧縣南三里(《大清一統志》)。”該地由北往南一連四個塚, 高度依次為12米、4米、7米、15, 封土面積依次為1656平方米、400平方米、900平方米、3000平方米。思陵塚是最南端的高塚。

曹植墓(聊城市)


曹植墓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魚山鎮魚山村, 依山而建, 始建於三國魏太和七年(233年)三月, 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操三子曹植的墓地。曹植墓依山營穴, 封土為塚。南臨魚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隕石”, 北傍曹植讀書之地羊茂平台。墓頂懸崖峭壁, 灌木蔥鬱。 1700餘年來, 古墓滄桑, 歷經磨難。據記載, 早年:“兆塋崩淪, 茂響英聲, 遠而不絕。”隋建《曹植墓神道碑銘》載:北齊皇建年間, 曹植的第十一世孫曹永洛奏請孝昭帝恩準, 在魚山“復興靈廟”、“雕鏤真容”。又據《東阿縣志·古蹟志》載:“元時以王為東阿城隍, 後令宮欽改正其訛, 別祠王於邑城。其后城遷祠廢。明隆慶間, 縣令田樂建祠於墓下, 有屋三楹, 未設廟貌”。

諸葛亮讀書台


諸葛亮讀書台, 位於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卧龍崗上, 与古阳平关、张鲁城烽火台相距咫尺, 形成犄角, 是诸葛亮当年于军务之暇读书之台。台前竖一石碑, 上刻诸葛亮读书台;台旁也竖有一碑, 上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游诸葛亮武侯书台》诗。

諸葛武侯祠(仙桃市)


諸葛武侯祠, 位於湖北省仙桃市古城西門, 祠前有座牌坊, 上書有“黃家花園”, 原為沔城(仙桃市古稱)名士黃承彥的私家花園, 中國叫武侯祠的地方很多, 最有名的在成都和襄陽, 但相傳仙桃市諸葛武侯祠為諸葛亮岳父黃承彥的私家官邸, 諸葛亮曾在此讀書三個月, 故有諸葛亮讀書台遺址, 並娶黃承彥之女黃月英為妻。

20180621

受禪台


受禪台築成於東漢延康元年(220年), 為漢末三國時魏王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的地方, 位於今河南漯河市。台高20, 長寬約30米。正是在這座土台上,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登基稱帝,而無比輝煌的大漢王朝走向終結。此台當年用工14萬人建造,按品級為三級台,每級27層台階,三級共81層台階通頂端。當時台頂靠北部有宮殿式建築,樓閣石欄氣勢磅礴,威武壯觀。如今,卻早已蕩然無存。

20180523

王祥履墓


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王祥, 以孝名垂青史, 感動天下, 豈不知王祥不僅是大孝子還是大清官。王祥曾經在今天的徐州市睢寧縣(古稱睢陵)做官, 睢寧城南餘莊東頭, 解放後還有一座土墳, 墳前石碑上刻著“王祥履墓”。睢陵更是王祥的封邑之地。

孝友村


在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有一個孝友村, 這裡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王祥的故里。孝友村共有3000, 95%以上為王姓。孝友村沿河而建, 這條河名叫“孝河”, “臥冰求鯉”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條河裡。“孝河凝冰”是瑯琊八景之一, 想當初王祥坦胸俯臥冰面時, 孝感天地, 河中雙鯉自躍而出, 成就王祥一世孝名, 而瑯琊王氏也成為晉時的名門望族。

孝河


孝河, 又名孝水﹑孝感河, 王祥臥冰求鯉處, 位於山東臨沂白沙埠鎮境內。是文峪河最大的支流, 該河是由下堡河(亦稱北川)與兌鎮河合流而成, 下經張家莊水庫東南行, 在五樓莊上游匯入文峪河。據《水經註》載, 孝河從北魏時即為文峪河支流, 隋唐沿襲。宋初, 汾河奪文峪河中下游河道, 汾、文兩河遷徙無常, 文峪河則在文水境或汾陽境轉換入汾河口, 其下游孝河則沿舊道直入汾河, 達八百年之久。直到清乾隆三十二年(1967年), 汾河東徙, 文峪河復其舊道再入孝義境入汾河, 孝河再次成為文峪河支流。

20180517

夕陽亭


夕陽亭故址在今洛陽市西。漢晉時為餞別之所比較有名的, 在東漢延光三年(公元124 年), 楊震至雒陽城西夕陽亭;另外西晉泰始七年(公元271 年), 賈充出鎮關中, 公卿餞送於夕陽亭, 發生了一言喪邦的故事, 即西晉滅亡之始。

四眼井


洛陽老城東南隅的四眼井, 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 是洛陽的重要標誌。四眼井在1956年被覆蓋, 在其上修建了四眼井街。四眼井顧名思義就是擁有四個打水口的井, 可供四個人同時打水。在清《河南通志》卷五十二中, 稱郟鄏井、武庫井。郟鄏, 周代都城洛邑的別稱。西周時, 周公營建洛邑。洛陽老城東南隅在西周洛邑城中, 郟鄏井就是當時開鑿的, 其開鑿年代在公元前11 世紀。 2014年年底在洛陽老城區建設中被重現發現後引起當地歷史學者的重視, 正在被修護。

妥靈宮

妥靈宮建於曹魏時期, 位於今洛陽市老城區文明街東端與四眼井街交叉處, 距洛陽文廟不足200, 廟前有新建的關公像。原來關羽死後, 其首(靈)曾妥寄於此而得名。歷史上, 妥靈宮屢毀屢建, 最後成了文明街小學家屬院。

20180424

張魯城遺址

張魯城遺址在縣城西7公里處的武侯鎮蓮水村走馬嶺上, 與古陽平關襟連。是中國道教的起源地之一, 又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 這裡曾發生過兩次大的戰役。為複合遺址。

古陽平關

古陽平關, 又名白馬城、盡口城, 始建於西漢, 位於今陝西省勉縣武侯鎮蓮水村。景區北依秦嶺, 南臨漢江和巴山, 西隔咸河與走馬嶺上的張魯城遙遙相對, 雄踞於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隴的陳倉道口。與漢江南北的定軍山、天蕩山互為犄角之勢, 是漢中盆地的西門戶, 同時也是巴蜀通往關中的北端前沿, 地理位置十分險要。進利於攻, 退可以守。

劉備稱漢中王設壇處

劉備稱漢中王設壇處, 位於勉縣城東三公里的勉陽鎮舊州村(又稱興劉寨)。為名正言順地討伐曹操, 平西將軍馬超等一百二十員文臣武將上表漢帝, 推舉劉備為漢中王。於是, 築壇焚香, 陳兵列眾, 群臣陪位, 舉行隆重儀式, 宣讀表奏。拜受璽綬, 禦王冠(《資治通鑑》)。受璽銜冠之後, 劉備留英勇善戰的魏延鎮守漢中, 自己率眾回成都。

天蕩山古戰場

天蕩山是久負盛名的古戰場。地處勉縣城北五里的秦嶺南麓, 東起堰河, 西止群峰綿延的米倉山, 十餘里之長。層巒迭嶂, 溝壑起伏, 是古代戰爭的戰略要地。而天蕩山主峰, 陡峭挺拔, 危岩吊懸, 名叫天蕩嶺, 與城南十里的定軍山隔漢江遙望, 成為犄角之勢, 西控甘隴, 南蔽巴蜀, 是漢中西部的門戶。

定軍山古戰場

定軍山, 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5千米, 三國時期古戰場, 得定軍山則得漢中, 得漢中則定天下之美譽, 定軍山, 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定軍山, 以三國時蜀漢大將黃忠於漢中之戰擊斃曹魏大將夏侯淵聞名, 我國第一部電影——京劇《定軍山》就是以三國時期定軍山之戰老黃忠刀劈夏侯淵為主要內容。

武侯祠(勉縣)

勉縣武侯祠位於陝西漢中勉縣,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與武侯墓隔漢江遙遙相峙, 建於景耀六年春。舊時武侯祠多如繁星, 不勝枚舉。現在, 全國尚存有規模較大的武侯祠9座。而陝西漢中勉縣武侯祠是皇帝下詔修建的, 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約50, 堪稱中華第一武侯祠

20180328

長沙簡牘博物館

長沙簡牘博物館位於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92, 成立於2002, 是國內首座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於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佔地30, 主體建築面積14100平方米, 綠化廣場8000餘平米, 館內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 分為上下兩層。藏品主要為1996年長沙走馬樓出土的14萬餘枚三國孫吳時期紀年簡牘和2003年發現的2萬餘枚西漢初年紀年簡牘, 另外, 青銅、漆木、書畫、金銀等其它藏品約3500件。 20095, 長沙簡牘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20171, 長沙簡牘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7518, 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

玉泉山

玉泉山又叫堆藍山, 因山形像一隻倒掛的巨船, 又名覆船山, 位於湖北省當陽市境內, 是一個以森林景觀為基礎、佛教文物為主體、三國遺跡為依托, 融其它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中心景區面積8.9平方公里, 可開發麵積69平方公里。

20180322

張仲景故里

張仲景, 東漢後期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 漢族。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 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 做過長沙太守, 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故里穰東鎮張寨村東南現立高3, 0.65米的醫聖張仲景故里碑一通, 1993, 穰東鎮政府劃該鎮仲景路東端6600平方米, 作為張仲景紀念地。

張芝公園

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是“草聖”張芝的故鄉, 為紀念張芝, 弘揚書法文化, 瓜州縣打造草聖故里文化產業園, 其中最主要的是張芝公園。張芝公園以中國書法發展, 演變、傳承、創新為背景, 以山水、園林、殿堂、雕塑、碑刻為載體, 集中展現草聖張芝的藝術精髓。

20180320

西嶽華山堂闕碑銘

《西嶽華山堂闕碑銘》是指刻於石碑上的碑文, 建安十年(205年), 東漢末年書法家張昶所刻。內容描述東漢鎮遠將軍段煨修繕華嶽廟一事。華嶽廟(又叫西嶽廟)位於華山北面7公里, 華陰市城東1公里處。它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的處所,是一座形似北京故宮的雄偉建築, 華山嚮以奇險著稱於世,所以祭祀活動放在山下進行。華嶽廟自東漢以來, 歷代均有修繕和擴建, 到了明清兩代修繕擴建華廟的工程更巨大, 今天所有的華嶽廟建築, 基本都是明清建築。

20180306

盧植墓

盧植墓位於涿州市清涼寺辦事處蘆家場村(盧植故里)北約100米處。墓地佔地10, 修建於2001年。墓地座北向南, 南有停車場, 自停車場向北, 有一仿明清影壁遮掩山門, 影壁高4.8米、寬19.8, 影壁後面是山門, 山門為仿唐建築, 高約7米。山門以里有東西殿各三間, 均為仿唐建築。東殿曰范陽堂, 西殿曰敦目堂, 中軸線上為甬路, 甬路向北踏仿漢石橋過金水河為仿漢牌樓, 牌樓高寬各約4, 牌樓北有階梯可到封土處, 封土高約3, 直徑9, 即為盧植墓。

20180228

施績墓

施績(?—270, 字公緒, 丹楊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 東吳大將朱然之子, 孫亮登基後恢復本姓「施」。施績有將領之才, 轉戰四處, 是吳國中後期的大將, 主要負責荊州重地的軍事, 官至上大將軍、左大司馬, 也是當時吳國最高的軍階。施績年輕的時候, 因為父親的關係而當上郎, 後來擔任建忠都尉。叔父朱才死後, 施績統領朱才的兵馬, 跟隨太常潘濬徵討五溪(荊州西南部山區)的蠻人, 以膽量和勇力受人讚揚。後來施績任職偏將軍營下督, 處理盜賊事件, 執法公正嚴明。

城山

姚信(約207267後)三國時吳國學者、文學家。精於天文易數之學。字元直(阮孝緒《七錄》載), 一作符直, 又作德佑(陸德明《經典釋文》載)或德祚, 未知孰是。吳郡烏程縣永安鄉(今浙江德清)人。姚敷之子, 吳國丞相陸遜外甥。初為太子孫和之官屬, 後任選曹尚書。赤烏十三年(250)和被廢後, 其因親附太子亦被流徙在外。永安七年(264)七月, 孫皓即帝位後, 追其父孫和為文皇帝,並召回姚信, 拜太常卿。

皇甫謐故里

皇甫謐是我國偉大的針灸鼻祖, 據史料記載和考證, 皇甫謐故里就在今靈臺縣朝那鎮三里村, 至今三里村皇甫灣還留有皇甫家族世代耕作、繁衍生息的影跡。目前建有皇甫謐雕像位於靈臺縣朝那鎮中心街心花園, 雕像選用質地較好的漢白玉製作, 34, 6.9, 安置於朝那鎮鎮區最高點、朝水、朝龍路的交匯處, 與另一個標誌性建築物--乾坤樓遙遙呼應。

皇甫謐墓

皇甫謐墓位於甘肅省靈臺縣獨店鎮張鰲坡村, 這是國內唯一的皇甫謐墓。皇甫謐墓地處張鰲坡塬邊, 北為坦闊塬面, 村落環繞, 南臨陡坡深溝, 遠通達溪河川道。皇甫謐()(215—282年), 幼名靜, 字士安, 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省靈台縣)人, 後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 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他一生以著述為業, 後得風痺疾, 猶手不釋卷。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除此之外, 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在針灸學史上, 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並被譽為“針灸鼻祖”。摯虞、張軌等都為其門生。

20180227

洗硯池晉墓

洗硯池晉墓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市區洗硯池街北側、王羲之故居洗硯池東北部。是山東省迄今發掘的漢晉大中型石墓中最完整的墓葬, 其主墓室規模之大為全國發現晉代墓葬中所罕見。洗硯池墓葬共出土近300()隨葬品, 器物豐富精美, 其中59件被定為國家珍貴文物, 其中一級文物7件、二級文物7件、三級文物45件。經過專家考證, 基本確定此處為晉朝司馬氏家族的墓地。

20180201

洛陽太學遺址

太學遺址位於偃師縣佃莊鄉太學村, 原東漢洛陽城東南部開陽門外。經勘察發掘得知, 太學遺址總面積達5萬平方米, 夯築房基排列有序, 井井有條。漢靈帝時著名書法家蔡邕等, 以隸體書丹刻經石46, 立於太學講堂前。魏文帝黃初五年(224年)復興太學, 正始二年(241年)又立石經28, 每字以大篆、小篆、隸書三體書就。西晉仍依漢魏之製復興太學, 武帝初年有太學生3000餘人, 至泰始八年(272年)已達到7000餘人, 咸寧四年(278年), 太學再度繁榮, 太學生"越於海, 西及流沙, 並時集萬餘人。"太學先後培養出了王充、班固、張衡、蔡邕、阮籍、嵇康等著名人物。

20180126

正始三體石經

《三體石經》刻於公元241年(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 原立於魏都洛陽南郊太學講堂西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漢隸三種字體寫刻, 故名。石經刻有《尚書》、《春秋》和部分《左傳》, 是繼東漢《熹平石經》後建立的第二部石經。

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刻於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東漢光和六年(公元183年), 刻成後立於當時的漢魏洛陽城開陽門外洛陽太學所在地(太學遺址在今河南偃師朱家圪牆村)。東漢時期漢靈帝為了維護統治地位, 下令校正儒家經典著作, 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經(《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抄刻成石書, 一共刻了8, 刻成46塊石碑。每塊石碑高3米多, 1米多。太學就是當時的國立大學, 所以人們又稱這部書為《太學石經》。這部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 是用隸書一體寫成, 字體方平正直、中規人矩, 極為有名, 故也稱為《一字石經》。

20180125

辟雍碑

辟雍碑全稱“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義再蒞之德隆熙之頌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東大郊村北。1931年出土於東大郊村北東漢建武五年(29年)所建的西晉太學遺址中, 後立於村內。碑首、碑身以整石鑿。碑名篆書, 正文隸書, 刻於晉咸寧四年(278年), 記述晉武帝司馬炎及皇太子司馬哀親臨太學辟雍視察的事蹟。碑陰刻述, 有太常散騎等行政學官和博士、助教等教職員四百餘人, 晉隸碑文, 字體靈活, 風格獨特。1996年國務院公佈辟雍碑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80124

鄂州鳳凰台

公元209年(漢建安十四年), 孫權與周瑜、魯肅、張昭於城東虎頭山商議建都大計, 聞鳳鳴, 遂築鳳凰台。此後, 鳳凰台數毀數建,最近一次在解放後進行重修, 並建成鳳凰廣場, 佔地12萬平方米於鄂州古城東門護城河外, 是湖北省目前最大的城市休閒遊樂廣場。鳳凰台在廣場中央是兩層中式古建築的高台, 台中心聳立著銅築三隻鳳凰, 朝三個方向引頸向天合鳴, 翩翩起舞, 欲沖天而起。

孫亮墓(鄂州)

2010, 湖北鄂州發現一座三國東吳時期的大型穹窿頂磚室墓葬, 經鄂州市博物館搶救性發掘後, 專家們通過對出土銅鏡上的銘文辨讀, 為東吳廢帝(會稽王)孫亮建興二年(公元253年), 加上結合對出土文物分類排比及墓葬的結構分析, 認為是東吳廢帝孫亮墓。

20180122

孫休定陵

天子墓, 又稱天子墳, 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圍屏鄉龍華行政村, 故又稱當塗天子墳, 在縣城東12公里、洞陽村東1公里、314省道北側100米處。為一圓形土丘, 黃土高5, 圈長50餘米, 佔地約200平方米。 20069, “天子墳墓區被圍屏工業園內某施工企業破壞。天子墳上面原有的封土已經遭受破壞, 墓體及周圍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目前考古工作者對天子墳進行了發掘, 經考證, 這應是埋葬了孫權的第六個兒子、孫吳的第三任皇帝孫休, 即吳景帝定陵。省考古所專家從該墓出土的珍貴文物數百件, 很多都代表了同時期最高工藝水平。

20180109

孫鄰 孫述墓

鄂州是三國吳國武昌城舊址, 吳主孫權先是在此建都, 後來才遷往建業即南京城, 但這裏一直是陪都, 同時亦留下了不少古墓, 包括被稱為孫將軍墓鄂鋼飲料廠一號墓的孫述、孫鄰墓。鄂城吳墓分佈在西山的南麓和東北麓以至樊口一帶, 當中的文物大多收藏在鄂州市博物館, 也有部份移送至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

瑞光塔

瑞光寺塔習稱瑞光塔, 位於城西南槃門內, 是一座宋代的古塔建築。始建於247年(東吳孫權赤烏十年), 13層。宋代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重建時改為78面。高約43米。195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