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30

大王廟

大王廟(Thành Cổ Luy Lâu), 在今越南境內 (越南北寧, Thuận Thành, Khương Tự
Luy Lâu, Thuận Thành, Bắc Ninh), 距河內以東約30公里, 西距士燮祠約3公里, 是越南人尊拜三國交州太守士燮的寺廟。


士燮祠

士燮祠(Đền Sĩ Nhiếp, 在今越南境內 (QL 18B, Tam Á, Thuận Thành, Bắc Ninh, 越南), 距河內以東約30公里, 是三國時期, 交州太守士燮的墓地。


呂布故里

呂布(?-19927   , 字奉先, 漢族, 東漢末年名將 , 漢末群雄之一,  五原郡 九原縣人(今內蒙古 包頭 九原區)。 先後為丁原  董卓的部將 , 也曾為袁紹效力, 後佔據徐州, 自成一方勢力  於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27日)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

20150929

呂凱故里

位於保山市東北的金雞村距城13公里是西漢不韋縣治遺址又是蜀漢名臣呂凱故里。不韋縣,  因漢武帝時將秦相呂不韋後裔徙居其地而得名。

20150928

伏完墓

伏完墓位於今許昌縣張潘鎮劉莊村東。其墓高約2, 占地約1500平方米
許昌縣張潘鎮劉莊村東邊, 有個大塚子, 下埋之人伏完。伏完(?-209年), 琅邪東武人(今山東人), 生於經綸世家, 既是漢室劉家的女婿, 又是漢室劉家的國丈, 一肩挑了倆角色, 倆稱謂。

譙周墓

譙周, 字允南, 三國時蜀漢巴西郡人, 卒於公元271, 終年70歲。譙周曾在安漢(今四川南充市)居住過, 故宅在今順慶區五裏店譙賢鋪, 其子譙熙遵父囑言, 將靈柩運回原籍安葬。譙周墓是漢末大儒譙周之墓, 位於四川省南充市西山風景區內。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譙周墓被遷到城西十裏,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又迎歸葬於縣署, 萬曆初, 複移葬縣署西北隅(今南充市工人文化宮大門內)。 

隆中

隆中距襄陽城西約20公里, 周圍群山環抱, 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和小旗山等。主峰隆中山海拔306, 盤旋起伏, 狀若盤龍。大旗山隔穀相望, 形如臥虎。雖然是初冬季節, 山上仍然鬱鬱蔥蔥, 山下依舊流水潺潺。隆中是歷代文人嚮往的地方, 至明代中期, 就形成了以三顧堂為中心的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老龍洞、梁父岩、半月溪、古柏亭、野雲庵、抱膝石等十景。以後, 又增加了草廬亭、抱膝亭、觀星臺、武侯祠、石牌坊、荷花池、銅鼓臺、中正堂、襄王陵等景點。現在的隆中, 景點多為明、清建築, 風格樸實素雅。

20150927

諸葛喬墓

諸葛喬墓位於四川綿陽市梓潼縣臥龍鎮臥龍山, 據《輿地紀勝》和《蜀中名勝記》記載, 臥龍山, 距梓潼縣三十里, 又名葛山, 亦名亮山, 相傳武侯伐魏, 駐兵於此。歷代方志及有關史籍均有蜀漢丞相軍師諸葛亮北伐魏駐兵於此的記載。 

20150926

鄧芝墓(潼南)

據《鹹豐梓潼縣誌》記載, 鄧芝墓位於梓潼縣西南五裏處。  梓潼有李業闕、楊氏闕、賈氏闕、無名闕四座, 李業闕位於梓潼縣城南約2公里的長卿山下, 闕身上刻有漢侍御史/李公之闕隸書。  賈氏闕位於梓潼縣城南約兩公里的太平鄉境內, 西距李業闕0.5公里, 雙闕俱存, 但頂蓋與樓部已毀, 遠遠望去如同兩個石堆, 當地人又稱書箱石”, 傳是蜀漢大將鄧芝的墓闕, 《梓潼縣誌》記載蜀漢鄧芝墓, 縣西南五裏有二石闕。芝高陽人, 仕蜀為車騎將軍”, 恰與此闕位置頗為吻合。

鄧芝墓(向陽鎮)

鄧芝墓位於四川廣漢市向陽鎮勝利村。據向陽鎮當地一位老人介紹, 鄧芝墳是五九年開荒時被毀的。三十年代時, 鄧芝墳還是竹樹參天的一處悠靜安寧之所, 周邊有十來畝地寬, 林裏古柏竹篙, 最多的樹是青岡樹, 所以鄧芝墳也叫青岡林。鄧芝墳在竹樹林最靠南邊, 面北臨本尊堰(現機面廠側)。墳前墓碑上有用隸書寫的蜀漢裹州刺史鄧芝之墓。碑兩旁是連輟牌樓式的石雕, 如碑的牌樓平面是鄧芝經歷、事蹟的介紹, 牌樓周邊是雕刻栩栩如生的花鳥獸型。墳前兩丈左右各有長方形的魚池一個。

水鏡莊

三國名勝水鏡莊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隆中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之一。位於湖北省南漳縣城南門外1公里, 305省道由此經過, 距襄陽市37公里。是東漢末年名士司馬徽隱居地, 因司馬徽雅號水鏡先生而得名水鏡莊。劉備在襄陽遇險, 馬躍檀溪逃到南漳, 在水鏡莊與司馬徽相遇, 司馬徽薦諸葛亮、龐統與劉備, 告日伏龍、鳳雛, 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於是產生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三國鼎立, 更使司馬徽名昭千古。為懷念司馬徽, 後人建起了水鏡莊紀念勝地。

博望坡遺址

博望坡遺址為三國旅遊景點之一, 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位於方城縣西南30公里博望鎮, 東臨省道豫01, 西依漢水最大支流白河, 北傍伏牛山, 南與宛城社旗接壤, 為伏牛山延伸於此的漫崗, 地勢險要, 為古'襄漢隘道'之通衢, 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因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出使西域, 開闢絲綢之路, 功高蓋世, 博得眾望, 漢武帝封其為博望侯” , 取其廣博瞻望之意, “博望由此得名。
博望坡知一二: http://onetwosanguo.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19.html

20150925

司馬徽墓

司馬徽墓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褚河鄉余王村潘莊的東側。司馬徽墓墓塚巍然屹立。20世紀初期, 司馬徽墓前的祠堂、墓碑等皆被毀壞, 僅剩背陰寺和洞林寺。文革時期, 這兩座小寺也沒能倖免。墓前原先立有石碑一通, 碑上刻有漢司馬徽先生之墓八個大字, 為後人所立。文革中此碑曾遺失, 現已找到, 存放在潘莊。

伏皇后墓

位於許昌市南15公里的塚劉村東北隅,是為漢獻帝的皇后伏壽之陵墓。墓高10米,佔地1730平方米,塚前有兩小墓,為二皇子墓。伏皇后在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被立為皇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怨恨曹誅董承,與父伏完密謀曹操,事情洩漏,曹將伏后禁閉冷宮逼其自縊,二皇子亦被鴆殺。伏后死後,曹操宣稱其暴病而死,仍按皇后禮儀厚葬。

20150923

魏延祠

魏延祠位於四川綿陽市梓潼縣三泉鄉白雀村, 西出梓潼縣, 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路行約15公里, 就到了三泉鄉白雀村, 再沿村道行不多遠, 就看到路邊的魏延祠石碑。 沿翠柏拱衛的石梯拾階而上, 便見松柏掩映間一座仿古的建築, 這就是魏延祠。
魏延祠坐落在臥龍山千佛岩諸葛寨東長生門下東麓的井岡坪上, 梓臥(梓潼——臥龍鎮)公路從祠前經過, 路北, 魏家河蜿蜒東流。祠周, 環境清幽。

魏延墓

蜀漢漢中太守南鄭侯魏延被楊儀遣馬岱追殺於漢中北門外, 就地葬在今漢中城北2公里石馬鄉(或名石馬坡, 石馬堰)。相傳蔣琬任蜀相後, 以魏延前期有功, 為之禮葬建墓, 並雕石馬於墓前。今墓不存, 存二石馬, 一殘破, 一完整。於1973年移至漢中市博物館保存。石馬原在漢中市石馬鄉黃家塘村(鐵路南)唐姓房前約150, 有棗樹1株為記。

蔣琬祠墓

蔣琬是三國蜀漢大將, 諸葛亮北伐曹魏時蔣琬任丞相府事, 負責糧餉兵源供應。諸葛亮辭世後, 任尚書令、大司馬等職, 輔佐後主劉禪, 堅持聯吳拒魏主張, 後病故葬於西山。蔣琬墓位於綿陽市郊西山.由長方形條石砌成, 呈八角形, 通高四米, 周長25。墓側建有蔣恭候祠, 祠內塑有蔣琬立身銅像。祠門有盛讚蔣琬襄助諸葛亮扶助漢室功業和高尚情操的楹聯:小心自可襄諸葛, 大度尤能恕二楊

20150920

嚴顏墓(巴中)

嚴顏死後葬于何處, 史無記載, 但巴蜀地區卻有三處嚴顏墓, 一在忠縣, 一在蓬安, 一在巴中。考一人三墓之曆史文化成因, 一是歷史地名的混淆, 二是地方主義的體現, 三是表彰忠義的需要和推助。但三墓孰真孰偽, 則無由考定。
嚴顏, 漢末劉璋之部將, 三國時劉備克蜀仍封嚴為郡太守, 其間屢建奇功, 世人稱頌, 各地曾修廟建祠以頌之盛德, 巴州也如此操作。據《四川通志》載:漢將軍嚴顏墓, 在城西門外, 舊有廟在墓後。道光九年知州陸成本又在墓前修殿, 刻石像以祀之。

20150919

姜維墓(劍閣)

劍閣姜維墓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景區內。劍門關景區東南有平襄侯祠, 姜維墓就在平襄侯祠內。附近還有姜公廟
平襄侯祠又稱姜維祠, 始建於明正德年間, 分前後兩院, 前院塑劉關張坐像, 名武聖宮, 後院正殿塑姜維坐像, 名忠勤祠。包括姜維殿、授略堂和姜維墓。
授略堂後, 漢大將軍平襄侯姜維之墓”, 據說, 姜維墓有很多座, 孰真孰假一直存在爭議, 這座姜維墓是廣元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也不知是真是假。


釣魚台

釣魚台風景區位於安徽廬江縣城東南8公里馬廠鄉。背山臨河, 有兩座石磯, 相距約1, 上有很大的人足跡。相傳為東漢左慈垂釣處。

20150918

姜維墓(蘆山)

蘆山縣, 古稱青衣, 三國時屬漢嘉郡。相傳, 姜維固守邊陲, 曾在蘆山築城, 屯兵設防, 抵禦羌人。相傳姜維在成都被曹魏亂軍殺害後, 又遭五馬分屍剖腹取膽, 但見姜維膽如鬥大”, 敵軍很是懼怕。姜維的部下冒死從成都將姜維的膽搶回蘆山, 葬於城東的龍尾山上。所以姜維墓又稱膽墓。墓塚為圓形, 四周圍條石加以圍砌, 墓前立有漢大將軍平襄侯姜諱維墓。蘆山縣城北街的縣主祠內長期供奉著姜維妹妹的塑像, 傳說姜維死後其妹來到蘆山, 帶領百姓繼續完成其兄未完之事業。

姜維墓(天水關)

天水關姜維墓坐落在秦州區天水鎮東北的黃家坪山頂, 左面為石家峽, 右面為鐵堂峽。鐵堂峽不僅是西漢水上游的流經之地, 也是由隴入川的古道和軍事要塞。姜維墓山腳下的三角形川道裏, 是撫夷將軍姜敘曾經鎮守過的曆城, 正前方便是赫赫有名祁山。

姜維墓(甘谷)

今甘肅甘谷縣六峰鄉姜家莊世傳為姜維故里, 有姜維衣冠塚。傳說姜維兵變被殺後, 暴屍原野, 魏派專人監視, 不得掩葬。隨從設法偷得衣冠靴子, 背回故里, 家鄉人民非常悲憤, 依南山築衣冠塚, 靴子別葬塚旁, 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稱。 

白門樓

白門樓位於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境內, 隸屬于今天睢寧縣古邳鎮。古邳鎮舊稱下邳”, 白門樓位於原下邳城外城南門。
古邳鎮古稱下邳, 歷史悠久,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自古便是經濟繁榮、人丁興旺、水路通衢、商賈密集之地。三國名將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等曾在這裏演義雄才大略、俠肝義膽, 白門樓更因呂布被擒殞命而聞名遐邇。

子龍庵

趙侯廟, 又名子龍庵, 相傳清朝康熙年間, 安鄉縣令王之佐的女兒未婚而亡, 於是縣令在趙侯廟旁買良田數畝, 建庵房讓尼姑守墓, 後趙侯廟和尚因故出走, 尼姑成了廟中的主持, 故稱子龍庵。趙侯廟坐落在安鄉縣城城北兩公里安猷鄉子龍庵村, 在安猷鄉,相傳三國蜀將趙子龍征五溪,曾在此駐軍築營,原建有趙侯廟, 打鼓台。那高高的打鼓台旁, 寺廟不大, 兩進六間, 佈局嚴謹, 趙侯塑像威武逼人, 據說, 有事敬趙侯, 還真可逢凶化吉, 所以, 香客如雲, 絡繹不絕。

20150917

華佗墓(沈丘)

在河南沈丘槐店西南角沙潁河南岸, 沈項公路北側有一個像山包的大土堆。據傳說,這個大土堆是東漢末年著名神醫華佗的墳墓。華佗, 東漢沛國譙縣(今亳州東, 河南省永城市龍崗鄉華佗村)人。

華佗墓(徐州)

位於徐州市彭城路華祖廟側。因華佗常來徐州行醫, 明永樂初年, 徐州知州楊仲節取華祖廟之土代替衣冠建塚, 並深坑埋塚築墓。

華佗墓(許昌)

華佗墓位於許昌城北15公里蘇橋鎮石寨村南石樑河西岸, 墓高4, 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橢圓形, 塚上新砌的花牆, 環墓一周。前有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 楷書:漢神醫華公墓。墓地六角形, 青磚花牆環繞, 翠柏青松掩映, 1985年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河南分會在許昌召開華佗學術研討會”, 鐫立東漢傑出醫學家華佗之墓石碑一通。


20150916

八龍塚

八龍塚位於許昌城北2公里陳莊村西,為東漢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塚。

荀淑八子(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詵、荀爽、荀肅、荀旉)均為東漢末年和曹魏時期的名士,人稱八龍。如荀爽,十二歲通曉《春秋》,自布衣始,九十五天官至三公。荀淑侄子荀曇的孫子荀攸是曹操的謀士,曹操稱讚他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荀彧是荀淑的孫子,濟南相荀緄之子,曹操的重要謀士,官至尚書令。傳說荀淑死後,八子在塚頂各植柏一株,故稱八柏塚,塚西北有散塚八個為八子葬處,時曠年久,八塚已為平地。八龍塚呈圓形,高約5,周長約100米。

太史慈故里

太史慈(165-206),複姓太史,名慈,字子義,黃縣人,這是上了史書的。但他究竟是黃縣哪鎮哪村人,誰也說不準。
山東煙台龍口就是過去的黃縣。黃縣這個名字在國際上遠響於龍口,那這個黃縣就是三國志上說的東萊黃人的那個黃。據《龍口市村莊志》記載:諸由觀北村東官道口曾有戰國時期烽火臺遺址,俗稱東墩,現已拆除,墩前曾有太史故里淳於故里”(淳於髡)石碑兩座。

20150915

太史慈墓(北固山)

太史慈墓位於江蘇鎮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 墓高1.7, 直徑約3, 建于長6.7、寬7.4的石平臺上, 北面擋土牆長6.8, 2左右不等, 墓前有高1.43、寬約0.7的大理石碑, 上面刻著7個大字東來太史慈之墓。太史慈墓早已不見, 1872年修築城牆時發現, 後屢次修治。抗戰前, 曾修葺一新, 建國初, 因塌山被埋沒。現墓于1985年重建。原墓前有一塊碑簡要記述了他的生平事蹟, 已無存。

顏良墓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率兵討伐曹操, 袁屯兵白馬(今滑縣東), 在黎陽(今浚縣城東)擺開戰場, 袁紹派大將顏良出戰, 連斬曹操多員大將, 曹依荀攸言, 派關雲長迎戰, 在延津白馬坡(今僧固鄉梁僧固村東南角石家大坑)斬顏良於馬下, 曹兵大勝。

文醜墓

文醜墓位於河南省禹州市, 箕山余脈過藍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賈村。村南有文醜塚, 村東有文醜廟, 村北有興國寺。
鴻暢鄉東南寨子賈, 地處磨石山與西峰山之間。村南有文醜墓, 為一碩大之土塚, 村東頭有文醜廟, 僅有瓦房兩間, 碑亭一座。村舍擴建, 廟房已圈至村內, 內設村辦麵粉廠。村東有大坡, 號稱白馬坡 

20150914

玄武池

玄武池在河南臨漳縣西南, 今湮, 《三國魏志武帝紀》建安十三年春, 公還鄴, 作玄武池以練舟師, 《左思魏都賦》苑以玄武。赤壁之戰前, 曹操佔據中原, 為向南擴展自己的勢力, 在鄴城銅雀台南八公里處挖掘了一個人工湖泊, 大練水兵, 這個地方叫玄武池(也叫南校場)。

20150912

王朗墓(花果山)

王朗墓在今天花果山下的大村。正史裏的王朗, 一些舊志及文獻皆說其歸葬之處在大村, 而沒有明指在大村何處。如顧乾的《雲臺山志》:大村有王朗墓。姚陶的《遊雲台記》:大村有石劍二,高丈餘, 倒插土內, 即魏王朗墓。而《雲台補遺》則明確指出:王朗墓在彌陀庵北, 有土墩。

20150911

袁紹故里

袁紹故里位於今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袁紹出生於世家大族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為東漢時期的著名世族, 祖籍在汝南郡汝陽縣, 即今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
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 袁安的兒子袁京為司空, 袁京的兒子袁湯為司空、司徒太尉, 袁湯的兒子袁逢亦至司空, 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達5, 故號稱四世三公”, 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袁紹為袁逢的庶子, 因袁逢的哥哥袁成早逝, 袁逢就將袁紹過繼給袁成。袁逢另有一子袁術, 所以, 血緣上, 袁紹、袁術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20150910

袁術墓

袁術墓位於安徽省長豐縣楊公鎮西南3公里處。孤堆回族鄉蔡圩村閻家小集, 有個袁氏孤堆, 相傳為三國時期的袁術墓。已被考古學家證實。

袁術墓曾有傳聞在江蘇省泛水鎮及寶應縣城北挖得鐵棺, 以為是袁術墓。經過考訂, “今縣城在漢代為平安地, 其葬于平安, 無足異者。泛水古墓無袁術明文, 不額以傳言為實據。縣治北鐵棺鐫曰袁術墓, 古人題和曰某柩, 不曰某墓。且無舍其官爵, 直書名諱之理, 況術襲帝號, 其黨葬之, 多有鹵莽。故袁術墓在江蘇省已被推翻。

士燮故里

距梧州市區60公里的蒼梧縣京南鎮京南街臨江之石角上, 有一塊4平方米大的碑刻, 碑文為漢士威彥先生故里”, 落款為大清光緒十四年戊子季秋月邑人高松喬書裏人羅棟才鐫 位叫羅棟才的讀書人, 屢次考試不順, 某天晚上夢到士燮。在夢中, 士燮給了羅棟才錦囊。後來, 羅棟才連續考中舉人和進士。為表達他的感恩之心, 羅棟才于清道光十四年(1889)在家鄉江邊的石角上立了一塊紀念士燮(威彥先生)的碑刻, 並在京南建“尚書義學”和“大人廟”。


呂布金陵

沁陽崇義鎮東有一個大塚, 據老輩人講, 此塚埋葬的是三國著名武將呂布的金頭。
呂布是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市)人, 曾駐防河內(今焦作), 被封為溫侯(溫即現在的溫縣一帶, 塚周圍的村歷史上曾屬溫縣管轄)。呂布後來被曹操縊死後梟首, 身首分開, 葬於何處不詳。

呂布墓

呂布墓在河南省修武縣郇封鄉郇封村
呂布(?-19927日), 字奉先, 漢族, 東漢末年名將, 漢末群雄之一, 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 也曾為袁紹效力, 後佔據徐州, 自成一方勢力。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27日)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由於《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 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

20150909

張飛點將台

張飛點將台位於龐統祠墓西, 落鳳坡的寺廟入口處, 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疊平臺。
有個神話故事說:在諸葛瞻點將的前一天, 這裡還是一座土山, 有神仙相助要建一點將台, 晚上神仙偽裝成賣豬匠, 將其他地方的石頭往白馬寺趕, 可是快到清晨時, 一農夫起床看見問神仙在幹什麼, 神仙回答我在趕豬, 農夫說你明明趕的石頭怎麼會是豬, 魔法被點破, 正在路上的石頭都停下來了, 現在遊人參觀時仍然可以見到漫山的整齊方塊石頭, 點將台看著也真有種未完工的景象, 而那個神仙正是曾經以宰豬為業的張飛
事實這平臺為諸葛亮長子諸葛瞻抵禦將鄧艾點將佈防處。站在點將臺上遠眺, 方圓幾十裏山水盡收眼底, 別有一番風光。

龐統祠墓

龐統祠墓是安葬和紀念三國時代劉備的軍師龐統的地方, 位於德陽市羅江縣鹿頭山白馬關, 東距縣城 5 公里。龐統, 字士元, 道號鳳雛, 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人。生於東漢靈帝光和元年 (178) 。在當時, 龐統與諸葛亮齊名, 社會上流傳著臥龍、鳳雛, 得一人可安天下的口碑。建安十八年 (214) , 龐統隨劉備進攻雒縣(今廣漢市), 龐統身先士卒, 率眾攻城, 被守城的兵將用箭射死, 時年三十六歲。劉備非常痛惜, 將龐統厚葬於此。2006, 龐統祠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都馬超墓

新都馬超墓遺址位於四川成都市新都區(200211, 新都縣撤縣設區, 屬成都市管轄)城南三里處桂林鄉馬超村。 曾為縣文物保護點。新都馬超墓在各個時期遭到不同嚴重的破壞, 現已毀。在原馬超墓上則蓋起了高樓大廈, 馬超墓所處的路被命名為馬超路”, 原來的遺址上的小區被命名為馬超小區“, 區裡有個幼兒園(前身是馬超小學), 正是原來的馬超墓遺址。

勉縣馬超墓

馬超墓又稱馬超廟、馬公祠, 是東漢末年軍閥、蜀漢驃騎將軍馬超的墓地, 在陝西勉縣武侯鎮繼光村, 定軍山附近, 北依雷公山, 南臨漢江河。在勉縣城西兩公里處的108國道旁, 隸屬于武侯鎮繼光村, 與武侯祠相距約1公里。

20150908

黃忠故里

黃忠故里, 位於南陽縣新店鄉北三公里夏餉鋪村。

現存季漢後將軍剛侯黃忠故里碑一座, 系清宣統二年所立。碑高174釐米, 675釐米, 19公分。方額。村中祠堂, 內有黃忠塑像。

黃忠墓

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 有三國名將黃忠的墓。史料記載黃忠死後安葬何處, 《三國志》沒有說明, 但他卒於吳蜀夷陵之戰發生以前, 故鄉南陽當時又被曹魏佔據, 自然應該葬于成都。至於墓地的具體地點, 由於一千餘年來史志失載, 後人難以確知而已。

于吉故居

于吉(?-200, 一作干吉、干室), 史書有兩種說法:(1)認為其即《太平經》作者。《後漢書·襄楷傳》:順帝時, 琅邪宮崇詣闕, 上其師干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 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 號《太平青領書》。2)認為其乃三國時道士, 《三國志·孫策傳》注引《江表傳》:時有道士琅邪于吉, 先寓居東方, 往來吳會, 立精舍, 燒香讀道書, 製作符水以治病, 吳會人多事之。後為孫策所殺。今浙江省紹興市境內的楓橋鎮有干溪、干溪村、干溪道、干溪灘等古地名, 據說與于吉有關。


雲陽張飛廟

張飛廟 , 又名張桓侯廟 , 目前位於重慶市雲陽縣磐石鎮龍安村, 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修建。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期, 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後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 現存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 琉璃粉牆, 金碧輝煌。 殿宇群, 依山取勢, 廟內碑刻書畫豐富。 廟外黃桷梯道、石橋澗流、瀑潭藤蘿、臨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場, 秀美清幽。 廟內結義樓、書畫廊、正殿、助風閣、望雲軒、杜鵑亭、聽濤亭等古建築, 佈局嚴謹、層迭錯落、獨具一格, 既有北方建築雄奇的氣度, 又有南方建築俊秀的 質韻, 更有園林點染、竹木掩映、曲徑通幽。 因此張飛廟素有巴蜀勝境的美稱。

成都桓侯巷

在成都市中心有一條小巷, 人們叫它桓侯巷, 桓侯為張飛封謚, 巷內有張爺廟 (又名桓侯廟), 實際上就是祭祀三國名將張飛的祠宇, 據説這是由清代成都屠宰業行業的人們出資修建的。因為傳説張飛是殺豬匠出身, 故屠宰業均祀張飛。 文革, 墓改建為防空洞, 地亦不存, 遺址今為小學。

漢桓侯祠

漢桓侯祠 , 俗稱張飛廟, 位於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西街59,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 因張飛死後追謚為桓侯, 故名。 唐時叫"張侯祠", 明代稱"雄威廟", 清代以來才叫"桓侯祠"
 張飛 , 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三國風雲人物了:  三國演義 》中劉備義弟, 五虎大將中第二位。 字翼德(史實稱益德,  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 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 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  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 嚇退曹操百萬軍。 葭萌關夜戰馬超, 巴西大戰嚴顏, 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 劉備入川以後官拜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 封西鄉侯。 劉備平定益州後, 派張飛為巴西(今四川閬中)太守, 領軍駐守閬中達七年之久, 為鞏固蜀漢政權, 保護閬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馬功勞。 章武元年(221, 劉備伐吳, 令飛由閬中率軍會師江州(今重慶), 臨行前被帳下張達 、范疆所殺, 死時只有五十五歲。

20150907

解州關帝廟

關羽, 字雲長, 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 故解州為關羽故里, 解州關帝廟為武廟之祖, 地處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 面對中條。解州關帝廟創建于隋開皇九年(589年), 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火, 經十餘年始修復。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 共有房舍200多間, 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 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 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懸掛有康熙禦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咸豐禦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 代表建築是春秋樓。解州關帝廟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