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4

金寶圩

金寶圩(別名: 惠民圩)始建於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大帝赤烏元年至四年之間(公元222—225年), 由東吳大將丁奉建造的, 距今已有1760多年歷史。巍然屹立的環圩大堤全長105華里, 南北長50華里, 東西寬20華里, 內有裘公、楊泗、雁翅三個鄉, 一個水陽鎮, 三個鄉現均撤併入水陽鎮。總面積205平方公里, 10.5萬畝良田, 5萬畝水面, 聚居近10萬人口。金寶圩生產的糧食, 可供宣城市區人口吃上一年。她是安徽皖南最著名的糧倉之一。

金寶圩, 是在宣州古時五大湖之一的金錢湖基礎上建造起來的。《乾隆府志》:(東漢末年)中原避亂者歸者眾, 始築為園田, 初名化城, ”當時, 一方面, 孫權既喜且憂, 喜的是吳國的子民增多, 憂的是, 這麼多人湧入, 如何解決生計問題。公元235年春, 令大將丁奉尋找屯墾練兵。天賜東吳!丁奉來到金錢湖, 只見四野茫茫, 草盛泥肥, 飛鳥群集, 魚翔淺底, 於是率10萬民眾, 歷經四年, 築埂成圩, 使之成為旱澇保收的東吳大糧倉, 並易名為金寶圩。史載:赤烏四年(241年)春, 大雪, 平地深三尺, 鳥獸死大半。正是丁奉率部將金寶圩的大批糧草運送京城, 才使吳國免遭滅頂饑荒。近兩千年風雨滄桑, 三國時古跡依稀辨存。總管橋。它是為紀念丁奉而建的, 此橋既有通達全圩、便利交通的作用, 又有上下水位分洪閘口的功能。在橋的北側, 有座總管廟”, 內有丁奉塑像, 外有五層座塔, 名曰承淵塔。據傳, 丁奉死後不久, 圩人感恩不已, 遂立廟塔祭奠。千餘年來, 廟塔多次毀於戰亂天災, 現僅存一塊字跡模糊的古字碑。1993, 金寶圩人民自發集資數十萬元, 重造了丁奉紀念館”, 館內供奉著金寶圩創始祖丁奉塑像。凝視著塑像和兩邊的對聯五路總管圍湖墾田築金寶, 一代名將橫刀立馬保東吳和橫批江東遺愛的金字牌匾, 不由令人肅然起敬。除丁奉紀念館外, 三國古蹟還有梓童閣, 是吳王孫權駕臨的一座亭閣, 高達三層, 12, 它飛簷翹角, 臨水陽江而立, 迎朝日東升, 聽漁歌晚唱, 覽四季景色, 閱千年滄桑, 是水陽江最著名的景觀, 歷代均有修葺, 不幸於2000年遭雷擊而毀。水陽江東岸的龍溪塔, 其塔基傳說是當年丁奉築圩督工的瞭望台。清嘉慶《甯國府志》:吳赤烏二年(239年)建。想當年, 站在高高的台基上, 眺望10萬軍民, 春去冬來, 那百里修築圩堤的場面是何等的氣吞山河!裘公的古街道, 形成於三國時期。老街的青石板, 光滑如鏡, 徘徊其上, 可以想像當年的繁華升平。另外譙國神醫華佗, 當年曾輾轉金寶圩, 救治庶民。後百姓聞其被曹操所害, 揮淚建造了一座廟, 今廟早毀。現在的人們, 依然懷念不已, 遂建一亭, 供塑一像, 以志永久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