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7

趙雲墓

趙雲墓位於四川省大邑縣東郊1公里銀屏山下。塚大如小丘, 依山而建, 氣勢雄偉, 四周有石砌女牆, 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築, 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 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七篆體大字, 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佑江原父老, 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趙雲(?-229, 字子龍, 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三國蜀漢名將。建興六年(228年), 隨諸葛亮攻漢中, 分兵拒曹真, 因兵力懸殊, 退守漢中。翌年, 病死成都。因趙雲曾在大邑戎兵防羌, 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史料記載, 趙雲曾在大邑錦屏山禦羌多年。因蜀漢有賜葬大臣于生地或主要活動地的葬制, 所以趙雲去世後, 後主劉禪敕葬趙雲于成都錦屏山之東(今大邑縣錦屏山麓), 建立廟堂, 四時享祭。子龍祠墓位於大邑縣晉原鎮東門錦屏山麓, 距成都51公里。據明曹學全著《蜀中名勝記》載:《本志》云, ‘靜惠山, 一名東山。山下土城, 相傳是蜀漢將軍趙雲築。蓋雲嘗防羌於此, 有雲墓及廟存。’”子龍祠墓毀於明末兵火, 後經多次興廢, 一直規模不大。《蜀中名勝記》、清《四川通志·寺觀》、《邛州志·祠寺》、《大邑縣志·祠廟》等均有相關記載。現在還保存下來的趙雲祠墓是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 由當時的劉成勳、劉湘、劉文輝等鄉紳、地主捐資培修。最近的一次維修是在民國初年。新中國成立後, 由於歷史原因, 多數的祠堂、廟宇被用來辦學校, 趙雲祠墓也不例外。上世紀50年代, 這裏是一所中學, 到了80年代改為職業高中。

當地還有傳說稱, 在拆除趙雲祠墓的建築時, 曾經從錦屏山裏鑽出很多的蛇, 阻止破壞。這也給子龍祠墓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能看見的, 就這麼幾個地方了。”68歲的楊文輝就在子龍街上長大, 親眼看著趙雲墓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以前一進大門就能看見一個巨大的照壁, 上面有漢順平候廟幾個大字。據楊文輝回憶, 1968年時, 趙雲墓還保存得比較完好。大殿裏的趙雲像, 全身金盔金甲, 白鬍子一直垂在胸前。楊文輝說, 趙雲像呈坐姿, 雙手扶膝, 頭戴四方侯爺帽, 尤其是塑像的眼睛做得相當好, 很有神。但可惜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被毀。楊文輝說, 當時還有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輪流掘墓, “一共挖了三天, 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剛挖出來的坑, 被雨水帶著泥土沖進去填平, 到最後什麼都沒有挖到, “到第四天大家放棄的時候, 雨居然就停了

受地震影響現存遺址已瀕臨倒塌
原來的趙雲墓, 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築。原有佈局呈階梯狀, 前後順序依次為照壁、戲臺、金水橋、端禮樓、前殿、天井、大殿、天井、拜庭和子龍墓, 最後是桃園。主體佈局結構具有川西祠廟建築風格的典型特徵, 單體建築具有川西民居木構建築的普遍特徵。1996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尚存大殿、因山閣等6處遺址。因山閣只剩下主體結構, 門窗早已破敗不堪。現存的遺址除小滄洲外, 其餘建築大都受“5·12”大地震的影響, 已經瀕臨倒塌。如今, 大邑縣晉原鎮子龍街343號的趙雲墓遺址, 周圍已經圍上了木柵欄, 門口仍有大邑縣高級職業中學的字樣。因為要重建, 學校已經搬到了離此不遠的新校區。學校建築拆除後, 留下了大量的建築垃圾。磚塊堆中, 依稀還能看見趙雲祠墓前殿和大殿的紅色樑柱。

目前, 子龍祠墓已被列為大邑縣文體局災後不可移動文物類修復專案, 並爭取到中央災後重建資金406萬元, 將全部用於第一期子龍祠墓前殿等6處現存遺址的重建。同時, 大邑縣還將引入社會資金參與重建, 這部分資金估計約有1000萬。根據規劃, 趙雲墓遠景規劃面積2公頃, 其中核心保護區域約20, 緩衝區約10畝。其中, 第一期的維修重建重點保護維修面積有10650平方米, 隨後, 大邑計畫用兩年時間籌備成立大邑博物館(抑或子龍博物館), 並在維護子龍祠墓、開發子龍文化的同時, 在週邊進行旅遊環境打造, 並劃定一部分區域進行招商引資。目前, 大邑縣正在對趙雲墓周邊的規劃進行修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