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1

白帝城

白帝城
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 奉節東白帝山上, 東依夔門, 西傍八陣圖, 三面環水, 雄踞水陸要津, 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距奉節城東8公里, 距重慶市區451公里。它背倚高峽, 前臨長江, 氣勢十分雄偉壯觀, 是三峽旅遊線上久享盛名的景點。三國蜀漢皇帝劉備討伐東吳, 兵敗白帝城, 憂傷成疾, 臨終前在白帝城永安宮向丞相諸葛亮托孤。白帝廟內現陳列有劉備托孤大型泥塑。

20151030

毛玠墓

毛玠墓位於許昌市東16公里的五女店鎮毛王村金龜崗上,又稱毛承相墓。毛玠,字孝先,原籍陳留平丘(今河南封丘縣)人,興平二年(195年)投奔曹操,闢為治中從事,後把家室亦遷於京郊(今五女店毛王村)。

毛玠是曹操的重臣,先後任治中從事、墓府功曹、丞相府東曹掾、右軍師、魏王府尚書僕射等職,曾向曹操進迎獻帝之策。因智力超群,富有創見,多次受到曹操的誇獎和賞賜。後被免官,卒於家。葬於村南高崗上。

20151027

麥城

麥城在湖北省, 當陽市兩河鎮境內, 距市區玉陽鎮20餘公里。為東周時楚國重要城邑, 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縣治所在地。據清同治《當陽縣誌》記載, 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 沮漳二水之間, 傳為春秋時楚昭王所築。三國時, 關羽為孫權所襲, 敗走麥城即此。
遠在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 吳人伐楚, 伍子胥為攻此城, 於其左右築驢、磨兩城, 故有東驢西磨, 麥城自破的諺語。

20151026

呂布屯村

呂布屯村73歲的劉玉忠和70歲的郭春元兩位老人講述呂布屯兵大戰茅山口的故事。傳說:呂布屯村的名字就是呂布在這村屯兵與漢時的北京太守公孫瓚在村西茅山口決戰時留下來的。呂布屯背靠龍蛙山, 面對一望無際的平原。現在村南東操場、西操場就是呂布當年操練兵馬時留的名字。

20151024

萬彧墓

萬彧(?273)三國時吳國大臣。籍貫不明。初為烏程令, 與時任烏程侯的孫皓相處甚善。後遷左典軍, 屢以孫皓才識明斷、好學且奉遵法度, 而薦之于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興、布等立皓為帝后, 被封為散騎中常侍。吳寶鼎元年(266)八月, 孫皓拜其為右丞相。二年(267, 使出鎮巴丘。建衡二年(270)正月, 還建業。回朝後曾力諫孫皓, 甚為皓所怨。鳳皇二年(273)孫皓出遊未還, 萬彧與左將軍留平等密議廢立之舉, 不慎事泄。及皓回宮, 置毒於酒, 設宴以待。因賜酒之侍者私減其量, 彧幸無大礙。返家後在憂鬱中自殺, 其子弟皆被放逐至廬陵。 萬彧是孫皓得以稱帝的主要功臣, 這在小說《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中也有提及。

20151021

虞宦街(新建路)

虞翻(164233, 字仲翔, 東漢末三國時期余姚人, 是著名的經學大師
虞氏為姚江郡姓, 虞氏家族是余姚的一大士族。虞氏世代居住在余姚城西南方向的羅壁山東麓。羅壁山下原屬鳳亭鄉, 景色佳美, 山風泉水翠竹, 禾苗菜花玉筍, 炊煙雞犬田園, 歷代文人學士卜居於此。

20151020

光孝寺訶子樹

光孝寺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載, 初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 吳國虞翻謫居於此, 世稱虞苑。寺名曾幾次更改, 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 唐代稱乾明法性寺, 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 北宋時稱萬壽禪寺, 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 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 才改名光孝寺。 
三國時, 吳騎都尉虞翻謫居於此講學, 多植訶子樹, 時人稱為虞苑, 又稱訶林。虞翻後人施其宅為寺, 名制止寺。

虞翻廟墓

在寧波市余姚市蘭江街道石婆橋村之南, 羅壁山東麓的大廟村, 原有一座虞翻廟, 民間稱之為大廟, 廟現已不存, 但大廟村之名一直保存至今。

20151018

上坊孫吳墓(孫皓陵)

上坊孫吳墓又稱上坊東吳大墓, 位於南京市江寧區上坊鎮(現已併入東山街道)中下村一個名為孫家墳的小土崗南麓, 前對青龍山, 背依黃龍山, 20051222出土, 上坊孫吳墓是中國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出土瓷器最多的孫吳墓葬, 墓主身份推斷為高等級貴族或是孫吳宗室。2013年南京上坊孫吳墓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1017

黃權墓

專家認定, 黃權墓就在魏營一帶。
黃權, 四川閬中人,先隨劉璋, 後歸劉備, 再降曹魏, 雖三移其主, 但均受到重用, 三國時人對他評價甚高。黃權在魏國曾任魏鎮南將軍、淯陽侯。三國時, 南陽是魏國地界稱淯陽縣, 也就是說南陽曾是黃權的封地, 也可以說南陽是黃權的第二故鄉。雖然三國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黃權死于何地, 但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有清晰的記載, “豫山南有魏車騎將軍黃權夫婦二塚, 地道潛通。其塚前有四碑:其二是魏明帝, 二是其子及臣吏所樹者也”。因此根據相關文獻推理,黃權墓應該就在獨山南魏營這一帶。

20151015

鐵籠山

鐵籠山傳說為古戰場, 在天水市武山縣西南70里處的高樓鄉境內, 姜維圍困司馬昭於此, 因此得名鐵籠山。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甘肅省》分冊解析:在武山縣西部, 三國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鄧艾拒姜維于武城山, 圍困如鐵籠, 故名。”還有一處鐵籠山在禮縣

20151013

蔡邕讀書台

溧陽市觀山村, 遍植松柏、大栗樹的山中, “蔡邕讀書台”, 除了山腳下一塊溧陽市政府立的文物指示碑外, 沒有任何標誌可以讓人將這座荒山坡與歷史聯繫起來。蔡邕讀書台所在山包被人承包、養鹿, 旁邊開農莊, 名字就叫“讀書台”。

20151012

蔡邕墓(陳留)

蔡邕官拜祭酒、儀郎、遷中郎將。後遭董卓事件株連, 死於獄中。其女兒蔡文姬將其葬於陳留鎮西南三里, 半坡店鄉桃花洞村。傳說很早以前, 這裏遍地是桃樹。陽春三月, 桃花盛開, 似彩霞落地, 美不勝收, 遠近聞名。桃花叢中, 有仙人洞, 洞裏住一仙翁, 洞內藏有取之不盡的碗碟桌椅之類, 供信男善女祀奉使用。這裏曾是陳留著名的外八景之一。現有蔡邕墓塚一座, 墓前建有碑樓, 立碑兩通。其一為民國十五年(1926年), 陳留知事王福恭撰文, 許鈞篆刻並書丹。碑陽上書漢蔡中郎之墓

蔡邕墓(常州)

蔡邕墓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東安社區西安村夏莊自然村村北, 蔡邕之事在宋代咸淳四年(1270)的常州第一部志書《毗鄰志》中記載道:, 蔡伯喈墓在尚宜鄉互村, 大塚巋然。按本傳, 邕曾在吳中積二十年。意歿後來葬此爾。據聽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們講, 解放前蔡邕墓很高很大, 占地面積估計有一兩, 高有七八米高, 至少有五六米高。只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修建戰壕取土平了一些, 後來文化大革命期間又平了一些, 八十年代當地農民為了做房子又平了一些。至於那些整齊的磚塊當然也被拿走做地基去了。現在這座樓房地基明顯高於周圍房子地基。當地農民口耳相傳, 也都認可蔡邕墓的說法。有一家姓萬的人家的家譜裏還有蔡邕墓的記錄。

20151011

蔡邕墓(禹州)

其中一個蔡邕墓位於河南省禹州市, 箕山入禹境之第一峰為逍遙嶺, 其陰有漢中郎將蔡邕墓。嶺上有摩崖石碑一通, 上刻漢隸體字, 字大二寸, 為蔡邕親書。此碑曾墜入潁河, 現為白沙楊氏獲之。

蔡邕, 東漢書法家, 以隸書著稱。結構嚴整, 體法多變, 長於碑記。熹平四年(175), 靈帝詔邕寫六經文字, 部分由邕書丹于石, 立太學門外, 曰石經。董卓當權時, 任邕為左中郎將。卓被誅後, 邕為王允所捕, 死葬於此。其東為白沙鎮, 其北為白沙水庫, 湖光瀲灩, 景色一新, 為旅遊勝地。

20151009

蔡文姬墓

蔡文姬墓位於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里鎮鄉蔡王莊村西北約100, 塚高約8, 林木蔥鬱, 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90年代, 藍田縣又在此建文姬展覽館一座, 將文姬軼事及境內出土文物陳列展出, 用四體書法鐫刻《胡笳十八拍》於18塊青色大理石上。墓前有蔡文姬雕像。

20151007

費禕墓

當年費禕死後, 後主劉禪根據他對漢室所建的功勳, 諡贈城鄉敬侯”, 並為其舉行國葬;葬於昭化西門外, 費公逝後的許多年間, 昭化的父老鄉親為其整修墓塚, 造祠:立坊, 以表敬念之情。其墓歷代有培修, 自明代以來規模更加宏大, 墓地四周有圍牆、神道、牌坊、碑亭、費公祠、草堂等, 門外社稷壇南邊。並勒石豎碑鐫刻:漢尚書令費公敬侯之墓。經千年風雨泯蝕, 其碑字跡斑駁。

瓦口隘遺址

三國古戰場--瓦口關, 又名瓦口隘”,  在閬中市沙溪鄉石子村, 即閬中城東北處雙山垭。《保甯府志》載:瓦口關在蒼溪東15, 奇峰拱秀, 遠望如練, 恒侯戰張合屯兵于此。瓦口隘東西長130, 南寬100, 總面積為1.3萬平方米。

20151006

張郃墓

張郃戰死於木門峽谷中, 天水市秦州區西南80華里牡丹木門村附近。而時至今日, 木門峽谷中仍存有張郃坪、張郃墓。張家坪〔原名張郃坪〕位於木門道峽谷東側, 為諸葛亮與魏將張郃作戰時的埋伏之處。

賈詡墓

賈詡墓位於河南許昌市北10公里尚集鎮崗朱村西北。墓高10, 佔地3300多平方米。墓室後被破壞, 出土的陶器也被砸毀, 雙虎舖首銜環畫像石墓門、墓楣現藏於許昌博物館。

顏良文醜墓

在河南省鄭州魯莊鎮四合村西南約一公里處, 有一面南呈三角形的墓塚, 24, 15, 4.5, 群眾傳為顏良墓。而在顏良寨西南約三百米處的顏良水庫也有一古塚, 現呈圓形, 周長50米左右, 4.5, 群眾又稱文醜墓。但這似乎欠缺歷史根據, 不大可信。

20151004

張嶷墓

張嶷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漢台區龍江鎮柏花村街道中部北側民居之中。
張嶷沙場殞身, 戰死狄道(今甘肅臨洮), 運回漢中, 安葬在漢中褒城驛, 即今漢中市漢台區龍江鎮。20世紀70年代尚存高大的墓塚及民國十年重立墓碑。今墓塚被村民修房造屋拓了土壞填了房基, 墓碑搬運到漢中市博物館保存。村民在挖房基時曾挖出魚鱗紋磚墓道, 經考證為張嶷墓無疑。
墓塚高10, 占地600平方米。有墓碑高80釐米, 57釐米。碑文曰:漢蕩寇將軍張嶷之墓。刻建於1922年。張嶷墓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12月15原漢中市人民政府公佈。

張任墓

張任墓原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北外鄉桅杆村(現為廣漢市北區公園), 距金雁湖公園北半裏許。原墓園較大, 古木參天。1954年土改時被挖掉部分封土, 出土有元康六年八月造的年號磚, 證明西晉元康六年(西元296年)曾為張任墓營造過墓園。現存封土高約2, 墓碑早年散失, 該墓屬三國遺跡之一。19907月由廣漢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廣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孟達墓

孟達墓位於陝西省旬陽縣城東, 廟嶺鄉王家山上。墓高據於山巔, 呈覆鬥形。背依密林山坡, 面臨濤濤漢水。封土高約3, 周長約10。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孟達, 扶風人。魏太和六年(482年), 孟達背叛魏投靠蜀, 城破奔走旬陽木蘭寨, 苦戰數日。糧草殆盡, 退路被堵, 被魏司馬懿所斬, 屍體被埋葬在陝西省旬陽縣廟嶺鄉王家山上。墓高據於山巔, 呈覆鬥形, 封土高約3, 周長約10。旁有一清代所建之磚塔, 已殘破。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51003

周倉墓

周倉墓在當陽縣東南兩河鎮, 麥城村之西1公里, 相傳為蜀漢名將周倉安葬之地, 墓在田中, 略大於一般土塚, 圓形條石砌墓。
墓碑上刻:漢武烈候周將軍諱倉之墓1998年協天廟信眾捐資60萬元人民幣對周倉墓進行加固, 重建墓祠的台灣省宜蘭礁溪協天廟主委吳朝煌先生, 將對周倉將軍重塑金身, 以分靈儀式及安座大典告慰先聖之靈。

甘寧墓

甘寧墓位於陽新縣富池鎮半壁山, 臨江而立, 背倚軍山。占地66.7公頃, 其中森林面積53.36公頃, 為三國時吳國西陵太守甘寧之墓, 是由當地政府籌資易地修復的, 因原墓于文革期間遭破壞。園內山壑縱橫, 四季常青, 東北有十畝桂園, 西南為十畝竹圃, 甘寧墓坐落其中, 墓高2, 周長6, 墓前矗立著仿古天柱石坊, 大雅壯觀, 石坊前有天然甘泉

孔融墓(淄博)

孔融墓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稷下街道辦范家村北半里許, 濟青公路北側。墓高約12, 南北長約13, 東西長約18米。墓壁削為陡峭, 已失其原貌。
來來往往的人並不知道, 在這座墓裡, 長眠著一位赫赫有名, 享譽華夏的大文學家—孔融。 

20151002

馬騰墓

馬騰墓位於河南許昌市北10公里的蘇橋鄉冢(中)許村。占地半畝, 塚高兩丈餘, 數株翠柏環生其上。馬騰, 字壽成, 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 漢靈帝末年, 邊民叛亂, 州郡招兵鎮壓, 馬騰應募從軍, 因戰功累累遷為征西將軍。

李嚴墓

李嚴墓位於四川省梓潼縣城東南, 蜀漢建興元年李嚴被謫貶梓潼為民, 到建興12(234)死去, 在梓潼住了三年, 死後葬於梓潼。有碑表, 文革時墓遭毀壞, 墓碑已失。

王平故里

王平(190248年), 字子均, 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 籍貫益州。《渠縣志•古蹟風景別錄三》(民國版)載:“王平故里——縣北五里許, 王關山下, 舊有王平故里碑, 今沒。”《達縣志•建置門沿革•三國》(民國版)載宕渠、宣漢, 按《蜀志》:稱王平巴西宕渠人。王平乃蜀國戰將, 功績赫赫, 忠心侍漢, 直至病故。我們從上兩本志書中便可認定王平的故居是在渠縣, 而不是在別處。誠然《廣安志》上, 亦載有王平故里在廣安之文, 但當時的建治位置, 廣安亦屬宕渠管轄, 實際上並不矛盾, 所以, 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都寫到王平“巴西宕渠人也。”由此看來, 王平那時生在渠縣, 實際是土著的巴人。那時的土著人有一身蠻力, 巴人好勇。王平武功過人, 自小熱愛武術, 可能在當時同齡中武功超群。 216年曹操佔領漢中, 王平便隨杜濩、樸胡到了洛陽, 即在曹操麾下了。

王平墓

王平墓位於南充市高坪區永安鎮臨江村鳳凰山李家坡(廣高路附近)。王平是蜀漢後期的重要軍事將領, 戰功卓著, 深得諸葛亮的器重。

20151001

王允墓(許昌)

王允墓在離市區天寶路不遠的魏都區丁莊街道辦事處南堰口村附近的清潩河西岸河灘上, 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墳塋孤零零地立在那裏。那便是王允之墓, 又稱“堰口漢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