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墓位於四川省梓潼縣城東南, 蜀漢建興元年李嚴被謫貶梓潼為民, 到建興12年(234年)死去, 在梓潼住了三年, 死後葬於梓潼。有碑表, 文革時墓遭毀壞, 墓碑已失。
其墓具體位置已無可考, 大約在梓潼縣長卿鎮銅鼓山過去柴壩處, 即東石鄉附近, 東石鄉歷史名勝眾多,
上清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記載, 始建於西晉時期, 上清觀臨近的“蒙泉”常年泉水不斷, 水質清香甘醇, 蒙泉上方有古代懸崖字畫數幅, 具有較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 更有“駐馬坡”、“遊兵壩”、“演兵場”等歷史典故, 李嚴墓應該在這附近。
李嚴, 字正方, 以辦事幹練著稱, 在各處勢力任職都受到器重, 劉備伐蜀其間, 李嚴率領部隊投降劉備, 任地方官, 表現出其出色能力。施政上, 李嚴是歷任犍為太守中成績最好的一位。
軍事上, 曾兩度平定地方上的叛亂。章武二年任尚書令。章武三年與諸葛亮同為輔命大臣, 任中都護, 留鎮永安。建興四年, 李嚴因諸葛亮準備北伐而負責後方事務。移住江州, 其間曾寫信誘降孟達。建興八年, 因曹真大舉伐蜀, 受命帶兵二萬趕赴漢中, 後代管丞相府事務。建興九年諸葛亮北伐, 李嚴督運糧草, 但辦事不力致使蜀軍北伐被迫停止, 李嚴為了推卸責任, 不惜編造謊言誣陷諸葛亮, 又想殺死督運領頂罪, 直到諸葛亮用證據揭露其無恥行徑後才認罪, 加上李嚴平素自私, 人際關係差, 招致大部分同僚的敵視, 所以被罷官流放梓潼郡。建興十二年, 李嚴聞知諸葛亮逝世, 認為後人不會給予起用他的機會, 於是氣憤病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