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虞翻廟墓

在寧波市余姚市蘭江街道石婆橋村之南, 羅壁山東麓的大廟村, 原有一座虞翻廟, 民間稱之為大廟, 廟現已不存, 但大廟村之名一直保存至今。
虞翻廟始建於東晉元帝建武(317—318)年間, 廟址原在洪家嶴山麓雙橋頭的位置, 正門正對大路, 廟堂簡陋, 時稱小廟。後來有人認為廟門靠大路, 廟基風水不當, 但一直無力遷建。直至明代成祖永樂年間(1403—1424, 地方士紳募集到一筆款項, 由此遷建廟宇之議重新提出, 重新選址, 將虞翻廟遷建到羅壁山下萬年台為中心的位置, “小廟升大廟”, 殿宇高敞弘麗, 而且香火旺盛, 成為揚名于一方的大廟。《光緒余姚縣誌·典祀》轉引自《嘉泰會稽志》說:虞公廟在鳳亭鄉之石龜, 吳國虞翻之墓也。廟中祭祀的是三國時期東吳孫氏政權的高級謀士虞翻, 民間不知底細, 誤稱為大王菩薩。是廟在清末已經廢圮, 民國時期曾予以重建, 解放後, 曾一度作村委會辦公室及茶廠、小學。
虞翻是學識淵博的碩儒, 是曠世難得的奇才。為人忠直謇諤, 耿介狂直, 不從俗流, 對孫權多次當面提意見, 為此而觸犯了孫權, 將他充軍到交州。虞翻身處荒遠之地, 依然講學不倦, 聽講的學生常常多達數百人。講學之餘, 著有《老子注》、《論語注》、《國語訓注》等, 皆流傳於世。虞翻最終老死於交州貶所, 年七十歲。由妻、子護送靈柩還歸余姚故里, 埋葬于羅壁山《光緒余姚縣誌·塚墓》載:虞翻墓在羅壁山下, 蓋縣南十有八里。
黃宗羲在《四明山志》中曾寫到:羅壁山, 孔曄《會稽記》曰:有漢虞國墅, 襟帶溪水, 表裏疇苑。洛陽人來雲:岩囿大勢, 具體金谷, 郗太宰徧游諸境, 棲情此地, 每至良辰, 攜子遊憩, 後以司空臨郡, 遂卜居之。案《晉書》:愔與姊夫王羲之、高士許詢, 並有邁世之風。築宅章安, 有終焉之志。晚居會稽。即此地也。今郗家池, 是當年故址, 謝靈運《山居賦》所雲郗氏嶴是也。……有三國虞仲翔墓。仲翔嘗建亭於山之西麓, 有來鳳之祥, 因名鳳亭, 今亭山遺址尚存。正因此故, 此地歷來就有鳳亭地名, 並以之名鄉, 稱鳳亭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