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2

王平故里

王平(190248年), 字子均, 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 籍貫益州。《渠縣志•古蹟風景別錄三》(民國版)載:“王平故里——縣北五里許, 王關山下, 舊有王平故里碑, 今沒。”《達縣志•建置門沿革•三國》(民國版)載宕渠、宣漢, 按《蜀志》:稱王平巴西宕渠人。王平乃蜀國戰將, 功績赫赫, 忠心侍漢, 直至病故。我們從上兩本志書中便可認定王平的故居是在渠縣, 而不是在別處。誠然《廣安志》上, 亦載有王平故里在廣安之文, 但當時的建治位置, 廣安亦屬宕渠管轄, 實際上並不矛盾, 所以, 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都寫到王平“巴西宕渠人也。”由此看來, 王平那時生在渠縣, 實際是土著的巴人。那時的土著人有一身蠻力, 巴人好勇。王平武功過人, 自小熱愛武術, 可能在當時同齡中武功超群。 216年曹操佔領漢中, 王平便隨杜濩、樸胡到了洛陽, 即在曹操麾下了。

 《三國志•王平列傳》:“王平字子均, 巴西宕渠人也。本養外家何氏, 後復姓王從曹公徵漢中。”由此可見, 王平小時候養在何家的, 其生於何時, 不得而知, 無記載, 長大後恢復王姓, 當時, 曹操在洛陽招兵買馬, 這樣, 王平才應徵。建安23年秋7, 據《三國演義》71回的故事載“曹操與劉備在漢水一戰, 敗後, 於夜復遣

在四川盆地東部的華鎣山脈西麓, 有一個古稱宕渠今名渠縣的地方, 渠江匯集巴河、州河等無數支流穿越縣境而過, 因名渠縣。在縣城西北方向上有一個古鄉鎮, 名叫和樂, 其名包含有既和且樂的寓意, 意味深長。在其西南面, 有一個地勢雄奇的小山溝名叫將軍溝。這條溝原名王家溝, 改稱將軍溝已經上千年曆史了, 溝後不遠處的王關山如一條玉帶般連綿起伏, 並排整齊的松柏好似武將戰袍上的飄帶, 從山頂向兩側延伸。溝正中有一個奇特的小山包名叫將軍帽山, 其形狀極似古代武將作戰時頭戴的纓帽, 十分傳神逼真。此山原名叫王家山, 據多方考證, 王平就是在此山前農家小院出生長大, 然後出征馳騁疆場一舉成名的。王平成為大將軍後, 老家的人們習慣叫此山丘為將軍帽山而不叫王家山了。

王平是三國歷史上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 在蜀漢興起過程中浴血疆場, 立下汗馬功勞。後又受命於危難之中, 據守蜀漢最重要的北方要鎮漢中, 被封鎮北大將軍, 是三國時代特別是蜀漢後期歷史上舉足輕重的著名軍事將領。為事實上諸葛亮去世後的蜀漢北拒曹魏的第一軍事接班人, 蜀漢政權後期的北方柱石。

走近王平故里將軍帽山腳, 尋找王平舊居的足跡。由於近兩千年的人世滄桑、斗轉星移, 古宕渠及王關山一帶在歷史上又多次遭受大的瘟疫和兵匪剿滅, 將軍溝數次變得荒無人煙, 後又逐漸移居他姓人氏。將軍帽山下王平將軍的老房和祠堂已毀, 只剩下一些殘存的老房基石。將軍帽山背後及一周是更高大巍峨的大通濟山、王關山、范家山等大小不等的山脈。有民間傳說, 如果誰能找准其中這塊真地, 其後世就要大發大旺、出大人物。依王平的功績和地位, 本該樹碑立闕。但王平過世時, 處於三國後期, 不再允許修闕立碑了。後來, 當地人曾在將軍帽山下修有王平祠, 現也被毀。由於地勢好, 隋唐以後在將軍溝東西兩邊還對應建有的佛教廟宇白馬寺、鳳凰寺等寺廟, “破舊立新”的年代風燭殘年的寺廟也被毀壞;溝兩側還有古石岩洞東陽洞和西陽洞, 均為天然石洞, 有多少年曆史無法知曉。據傳, 王平的童年時代是在這一帶度過​​, 東陽洞、西陽洞是王平多次遊玩探險的地方。洞內還有許多人類留下的足跡, 有古代雕塑、石刻和石器, 有古文字記載等, 都神秘莫測。關於這塊風水寶地, 當地民間有“帝王之氣”一說, 其中有一句婦孺皆知的順口溜是, “東陽對西陽, 白馬對鳳凰, 誰能識得透, 子孫出帝王”。

201051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渠縣委員會, 將將挖掘三國大將王平故里文化打造王平古鎮發展鄉村旅遊納入全縣重點項目建設, 利用境內山清水秀的地域優勢和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 通過招商引資, 借力發展, 王平故鄉的面貌煥然一新, 是渠縣的重點鄉村旅遊資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