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30

大王廟

大王廟(Thành Cổ Luy Lâu), 在今越南境內 (越南北寧, Thuận Thành, Khương Tự
Luy Lâu, Thuận Thành, Bắc Ninh), 距河內以東約30公里, 西距士燮祠約3公里, 是越南人尊拜三國交州太守士燮的寺廟。



士燮(越南語:Sĩ Tiếp137年-226年), 字威彥, 是東漢末年和三國初期割據交州的一位軍閥。
士燮於東漢末年出生於交州廣信(今廣西蒼梧縣), 其先祖為山東人, 因避新莽末年大亂移到交州, 傳六世至其父士賜。士氏是為當地豪族, 士燮的父親士賜曾於漢桓帝時期出任日南太守一職。士燮年少時隨潁川人劉陶學習《左氏春秋》, 後被舉為孝廉, 補尚書郎, 因「公事免官」。其父士賜死後, 士燮被舉茂才, 任巫縣令一職。187, 士燮被漢朝任命為交趾太守。後又改拜士變為「安遠將軍」, 封「龍度亭侯」。士燮名義上是效忠於漢朝的交趾太守, 實際上已成為割據嶺南各郡的軍閥。士氏的親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職, 如士燮的三個弟弟士壹、士(黃有)、士武, 分別擔任合浦太守、九真太守和南海太守。
210年(建安十五年),士燮依附孫權被封為左將軍。漢朝滅亡、東吳建立後, 士燮將兒子士廞送至吳國為人質, 並每年貢獻當地寶物以維持其政權。同時, 士燮在東吳和蜀漢的衝突中支持東吳, 誘導益州的豪族雍闓叛蜀附吳, 被孫權封為衛將軍、龍編侯。
226, 士燮病逝, 90歲。兒子士徽背叛吳國而自立, 最終為東吳攻滅。

越南史官吳士連評論道:「我國通詩書, 習禮樂, 為文獻之邦, 自士王始。其功德, 豈特施於當時, 而有以遠及於後代, 豈不盛矣哉!子之不肖, 乃子之罪爾。」
無論如何, 士燮統治交州40年期間, 致力於調和在地居民與外來移民, 在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時, 交州在他的統治下, 成為相對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區, 使許多中原人士移入當地, 對於漢人中原文化傳入交州(今天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有很大的助益。

由於士氏政權曾統治部分越南領土, 因此一些越南史家亦把士燮當作越南君主, 稱士燮為「士王」(Sĩ Vương)。士燮在越南甚得後世人士的尊崇。越南民間相傳在晉朝末年林邑國侵犯交州時, 林邑人曾發掘過士燮的墳墓, 見其面色如生, 大為驚駭, 重新封上了他的墳墓。越南人因此以之為神, 立廟事之, 號「士王僊」。在陳朝時期, 他被追封為善感嘉應靈武大王(Thiên Cảm Gia Ứng Linh Vũ Đại Vương)。(陳重興元年(1285年), 朝廷封為「嘉應大王」;重興四年(1290年), 加「善感」二字;興隆二十一年(1313年), 加「靈武」二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