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2

曹植墓(聊城市)


曹植墓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魚山鎮魚山村, 依山而建, 始建於三國魏太和七年(233年)三月, 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操三子曹植的墓地。曹植墓依山營穴, 封土為塚。南臨魚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隕石”, 北傍曹植讀書之地羊茂平台。墓頂懸崖峭壁, 灌木蔥鬱。 1700餘年來, 古墓滄桑, 歷經磨難。據記載, 早年:“兆塋崩淪, 茂響英聲, 遠而不絕。”隋建《曹植墓神道碑銘》載:北齊皇建年間, 曹植的第十一世孫曹永洛奏請孝昭帝恩準, 在魚山“復興靈廟”、“雕鏤真容”。又據《東阿縣志·古蹟志》載:“元時以王為東阿城隍, 後令宮欽改正其訛, 別祠王於邑城。其后城遷祠廢。明隆慶間, 縣令田樂建祠於墓下, 有屋三楹, 未設廟貌”。

曹植墓室分甬道、前室、後室3部分。 1951, 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曾清理出土文物132, 其中除瑪瑙珠、瑪瑙泡、青玉璜數件較精外, 其他大部為陶製明器, 象車、案、壺、盆、雞、狗、鵝、鴨之類的文物。為加強對曹植墓園的保護, 1998年山東省文物局撥出專款, 對曹植墓進行了修建, 建成了現在的陵園。
199611月曹植墓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 他所作的《七步詩》至今仍為世人廣為傳誦。曹植墓始建於魏太和七年(公元233年), 1981年和1985年曾先後進行過修葺。墓塚依山而建, 以磚石磊築而成, 佔地面積約1200餘畝。墓室為前堂後室的磚室墓, 前堂面積約17平方米, 後室面積約4平方米。墓壁均以青磚錯縫平砌而成。前堂後室之間闢有門, 並以磚封護。墓內發現有石圭、石璧、青玉璜、瑪瑙泡、雲母片以及陶器等隨葬品共132件。

墓前左側還立有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重修的碑樓1, 碑樓內放置有隋代所立的曹植墓碑。 《曹植墓碑》由灰白岩石雕鑿, 257厘米, 103厘米, 碑文22, 931字。其字體以楷書為主, 夾雜有篆書和隸書, 整體風格呈現出一種由魏碑向楷書轉化過渡的特徵。這種亦楷亦隸亦篆的書體, 被後人稱之為“破體”, 在中國書法史中鶴立雞群, 標新立異。也許, 這是曹植後人的有意所為, 希望以此引起過往人們的注意, 去重新認識和評價曹植, 為這位文人的不朽而揚名環宇。

因經年久遠, 古建築均已湮沒不彰, 只剩幾幢古碑。古碑中隋開皇十三年(593)所立的神道碑甚為珍貴。該碑高2.57, 1.03, 0.21米。碑頂呈半圓形, 石料較粗, 為灰白色岩石質, 有額無題字, 但龕中, 粗鏤造像, 因年代久遠, 造像面容已毀, 只剩殘跡。額背淺雕盤龍, 尚清晰可辨。碑文22, 每行42字、43字不等, 931, 漫漶脫落57, 現存874字。此碑早年曾湮沒在大清河(今黃河)中, 到清代始撈出, 還置於墓前, 並建碑樓保護。另外還有2方石刻也較為珍貴。其一是明傳碑, 字跡剝蝕嚴重, 僅能辨認碑冠“魏陳思王傳碑”6個小篆體大字標題。另一方是大明弘治八年山東按察司洽陽九皋子用章草狂書的一首七律詩, 詩曰:“人才三國數誰良, 子建於曹獨有光。七步詩成名蓋世, 千年塚陷骨聞香。魚山西麓斜陽老, 膠水東阿衰草荒。今日我來尋掩處, 精靈安妥花傍徨。”墓前現還存有清代題詩碑和民國時期墓碑一幢, 保存良好。

據說, 1951年春, 原平原(1952年底撤銷)省委書記吳德在視察黃河時路過魚山, 發現一男孩正拿著一把刻有“曹子建”銘文的佩劍玩耍, 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花20萬元(舊幣, 相當於今20)把佩劍買了下來。這把佩劍的出現, 讓人們更加相信, 魚山腳下的古墓中埋葬的就是曹植。為了探個究竟, 當時的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派了兩名工作人員, 和東阿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一起, 對曹植墓進行清理髮掘。古墓發掘前, 當地就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破開曹子建(), 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單八縣。”有些人憑想像認為, 曹植墓中裝滿了金銀珠寶。然而挖開墓才發現, 事實並非如此。墓中的隨葬品較珍貴的只有曹植王冠上的金雕(俗稱帽花)1枚、墜珠3顆、瑪瑙2顆、玉帶掛鉤1副、金質佩劍鎖鏈一掛, 其餘全是普通的陶器, 包括陶井、陶雞、陶鴨、陶狗、陶鵝和陶製灶具等, 132件。另外還發現了曹植的28塊遺骨。這些陪葬品如此簡陋, 跟王侯身份極不相稱。

曹植墓中出土的文物, 全部由平原省文管會的人員帶走。隨後, 又移交給中國歷史博物館, 1952年曾在故宮午門展出過。 1984, 這批文物中的大部分又歸還給了東阿縣, 然而其中最有價值的曹植遺骨卻不知去向。這個問題當初並未引起重視。直到2009年曹操墓的發現被炒得火熱又真偽難辨時, 有學者提出用曹植的骨殖進行DNA鑒定, 這才使尋找曹植遺骨一事重新提上議程。對此, 東阿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劉玉新先生對媒體作瞭如下解釋:1951年曹植墓發掘時, 確實發掘出了28塊遺骨, 當時送到了河南新鄉(平原省會)。上世紀50年代曹植墓出土文物在故宮展出時, 已無曹植遺骨。上世紀80年代起, 我們曾多次向河南新鄉博物館等部門和當時參與發掘的老人們打聽, 但是一直沒有找到曹植遺骨的下落……就這樣, 有著重要研究價值的曹植遺骨, 被某些人像丟垃圾一樣隨意丟棄了, 至今杳無音訊。這使我們對曹氏家族的了解, 失去了一組重要密碼;也使曹植的人生悲劇, 從生前一直延續到死後……

除了山東省東阿縣魚山曹植墓外, 還有其他曹植墓, 如河南淮陽城南三里之“思陵塚”。曹植晚年以陳四縣被封為陳王, 食邑3500戶。當年即死在這裡。一處在河南通許七步村曹植墓。曹植兩度被封為雍丘王, 在雍丘生活時間最長, 此地又是著名的《七步詩》誕生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