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8

啞泉(巧家)

“啞泉”距今巧家縣城約25公里, 位於蒙姑鎮新塘村民委員會轄境即茶棚子以南, 石龍過江以北之向緩坡豆腐溝。歷史上曾有行人路經此地渴而飲此水而死亡的多起事件。民國《巧家縣誌稿》「毒泉碑」條載:「屬一區小河茶棚子, 距城八十里。有一溪水發源於上, 含硝礬磺質, 具毒性。昔為土人築堤培堰, 引以灌溉田畝, 流經大路側。堰塘蘆葦蒿草繁茂蓊蔽, 多毒蛇、蜈蚣游泳其間, 即濡染成毒, 曾有行人飲之立斃。自昔樹碑以示警告, 至今往來行人雖渴燥咽乾, 未敢涓滴入口。」關於這道「毒泉」, 在民間的話語體系中, 即被認為是三國時蜀相諸葛亮揮師南征途中遇到的「啞泉」。

今天, 當地還流傳著諸葛亮南征的種種傳說。據說, 當初諸葛亮的軍隊駐紮在金沙江西岸的圓堡山上, 夕陽西沉, 照射在獵獵的軍旗上, 其影子映到石龍過江上面數千米高的斷崖上, 連山崖都被映紅了, 當地百姓仍稱那座紅色的斷崖為旗子岩。金沙江東岸堂狼縣金沙江邊一帶是乾熱河谷, 這裡是《水經註三十六卷》記載的距朱提縣八十餘里, 水廣六七百步, 深十數丈,多瘴氣, 鮮有行者的古瀘江水上的津渡瀘津區域, 因其時有瘴氣, 三月, 四月, 徑之必死, 五月以後, 行者差得無害”, 加之這裡有毒泉水啞泉的困繞, 而使諸葛亮南征艱險異常。諸葛亮帶領將士渡江攻打東岸啞泉東南方山上的雲南村, 渡江後誤飲毒泉受挫, 後得高人救助得以取勝。

泉水系冷泉, 流量8/, 流過的地方會留下白色粉末, 粉末沉澱後成為一道供水流淌的硬化的槽道, 而槽道裡的泉水則清澈見底。 1986年地、縣防疫站實地取水化驗, 結果顯示:該水主要含鈣、鎂等礦物質, 其總硬度為916, 國家飲用水的標準為總硬度在450以內, 超過了一倍多。少量飲用口感略甘澀, 飲入過多則會中毒, 首先影響聲帶, 對人體的聲帶神經和語言中樞有強烈的麻痺作用, 使發聲嘶啞甚至暫時失聲”, 同時伴隨著肚腹脹痛, 如不及時就醫則有生命危險。

巧家地處雲貴高原的金沙江大峽谷地段, 地質構造複雜, 富藏各種礦產。巧家蒙姑啞泉一帶, 即古代盛產銅礦的堂狼山區域, 地處滇東北金屬礦帶上, 富含銀、鉛、銅等金屬礦和煤、石膏等非金屬礦。由於自然界的泉水本就是一種存在於含水層裡流動的地下水, 泉水在地下流動途中, 勢必會溶解混合一些岩石礦物的化學成分。所以, 流動的地下水把附近的鈣、鎂、銅等礦物質帶到了這口泉中!


由於自然環境的險惡, 交通不便, 歷史上, 途經此地的行人屢屢發生中毒事件。一旦發現有人中毒, 則以藥茶兩用的岩黃茶解之。岩黃茶”, 生長於屬亞熱帶的金沙江峽谷的峭壁上, 小灌木, 四季常青, 五月以後開白色小花, 其藥用價值為清熱解毒, 消炎化腫, 民間中醫常用它治療肝炎等疾病。數千年來, 啞泉一帶的人民守著清澈但有毒的啞泉卻須下到金沙江里取水來飲用。在交通不便的過去, 為了避免穿越炎熱峽谷的旅客誤飲毒泉, 當地人用從金沙江取來的水, 啞泉旁的交通要道上特開茶舖, “茶棚子就因此得名。千百年來, 在這裡開設茶舖的人換了一代又一代, 今天居住在茶棚子的滕姓、唐姓的祖上都曾開過茶舖。直到1976, 居住在啞泉東北方10來公里的半山腰上的巧家金塘鄉大窪村村民孫廷文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口積蓄天然雨水供人畜飲用的小水窖後, 人們才不再到金沙江中去取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