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7

葛仙山(彭州)

四川彭州有葛仙山, 相傳是晉時道士葛永璝(又叫葛璝)隱修之地。群峰環抱、山巒疊翠的葛仙山位於彭州市東北部萬年鄉花園溝與紅岩鄉白石溝之間, 相傳晉道士葛永璝與道友楊昇賢在該山結茅為廬, 煉丹修道, 羽化成仙, 因此得名, 又名葛家山。因山勢遠望如蓮花又稱蓮花山。山上東岳殿、葛仙殿、茅庵遺跡至今可見。


葛仙山面積約13平方公里, 最高點海拔1322米。景區以孤峰挺拔, 溶洞幽深為特色, 座座孤峰呈三角形, 如刀削斧砍, 互不相聯, 千姿百態, 宛如碩大的群雕造像, 令人稱奇叫絕。山中多溶洞, 素有九妖十八洞二十四峰、八十一洞之說。葛仙山有名的溶洞如五龍洞、五爪洞、水簾洞、靈泉洞、朝天洞、仙女洞、毛狗洞、雷聲洞、無底洞、石像洞, 洞洞妙趣橫生。石像洞掩映在青松翠柏筆林叢中, 深約70, 洞中石筍、石柱、石花、鐘乳石各具形態, 玲瓏剔透。雷聲洞口小腹空, 岩頂滴水, 發出叮呼聲, 宛如琴聲, 洞中清潭久旱不涸, 久雨不漲, 極為神奇。形似五指的五爪洞, 由五個洞組成, 以五指命名, 其中以無名指最深, 各洞彎路道險, 如同迷宮。葛仙山遍山古柏蒼翠, 風景清幽, 是川中著名的道教名山和遊覽勝地。春夏之夜, 在各峰嶺上可觀玉皇燈光”, 並向葛仙殿、玉皇樓冉冉游去, 民間傳說要誠者福者方可一見。每年三月三為朝山廟會盛期, 遊者如織。

據聞, 東漢末年, 葛永璝道長修道於白石山, 後羽化, 因他能驅邪輔正, 遂名葛仙山。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 於咸亨二年應九隴縣令柳太易之邀到九隴, 遊葛仙山, 著有《山中》詩: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並著《蓮花峰賦》, 曾朱書於葛仙山殿壁, 惜失傳。唐四川節度使韋皋, 微時師事葛貴, 經仙翁指點, 後果高官, 皋為葛立祠, 並作記。泉名富貴, 韋節度之故步猶留;峰矗蓮花, 王子安之佳篇可讀聯語, 記述了王勃、韋皋來葛仙山遊歷的佳話。清四川按察使黃雲鵠多次遊葛仙山, 在其《天彭記遊》等篇中均有記載。清才子李調元, 留有詠葛仙山的詩篇。大曲境內云居院塔為宋塔。花園村內寶台寺石牌坊系清康熙年間建造。熙林村境內一巨大岩石上鐫刻有清按察史黃雲鵲詩。


葛仙山下有葛仙山鎮(原名萬年鄉), 其史可追溯東漢末, 距今已有1800多年。東漢順帝時, 張陵創道教, 24, 境內葛仙山乃治所在地, 名葛璝治。三國時, 諸葛亮屯軍植桑境內。 《華陽國志》上即有官桑”(即今官倉村)之名。晉末, 成漢政權創始人李特, 被廣漢益州刺史羅尚追擊至繁縣之官倉村, 李特戰死(見《華陽國志》)。唐時九隴縣設兩鎮, 一名棚口, 一名木頭, 木頭鎮即今萬年場。萬年之名, 源於元末明初, 當時建場在嚴家河北岸, 長約里餘, 開場時取一老人要趕一萬年之語, 遂名萬年場, 後毀於水。清嘉慶年間, 建花園場於今花園村境內, 後冷落而廢。清同治三年, 建場於今址, 分上場、下場、中街、新街四段, 鴨子河上橋名萬善橋, 嚴家河上橋名萬年橋, 均為風雨廊橋建築結構, 各街兩頭均有寨子門樓, 在菜市壩寨子門上嵌有石匾, 上書古萬年場四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