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8

魯肅墓(岳陽市)

魯肅墓於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以東約500(3517工廠內南側, 北距岳陽樓約200)。墳堆聳立如丘, 8, 直徑32, 占地面積為800平方米, 周圍砌有石欄杆。墓頂有一小亭, 亭內立清光緒年所刻兩米高石碑一塊, 上書吳魯公肅墓。墓前立石碑坊, 坊柱上刻有賢語一幅:扶帝燭曹奸, 所見在荀彧上;侍吳親漢胄, 此心與武侯同。墓前豎石碑一塊, 文為吳魯公肅墓”, 系光緒十五年巴陵知縣周主德立, 墓頂建小亭, 有石級可達墓頂.墓于1984年重修。

清代詩人李調元在《魯肅墓》詩中稱許道:借荊能落曹公筆, 切勿輕看塚中人。公元210, 周瑜在岳陽病危時伏枕上書孫權極力推薦魯肅自代, 他說:今既與曹操為敵, 劉備又近在公安, 邊境極近, 百姓還沒有完全歸附, 宜得良將, 以鎮守安撫巴丘。魯肅智謀足當此任, 請求您讓他替代我, 我就是死了, 也沒什麼後顧之憂了。周瑜死後, 孫權依言命魯肅鎮守岳陽。 在岳陽, 魯肅曾赴益陽與關羽單刀赴會, 對關羽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終於說服關羽同意以湘江為界, 由此奠定了吳蜀之間的疆界。在岳陽他屯軍築城, 鞏固邊防, 修建閱軍樓操練兵將, 並厚撫巴丘百姓, 使戰亂中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因此, 岳陽歷代百姓深銘其德, 奉為賢人, 專門修了魯將軍廟祭祀他。另外在三賢祠文廟名宦祠也供有他的牌位。

清朝同治和光緒年間的《巴陵縣誌》均有魯肅墓的記載。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 巴陵知縣周至德對墓陵進行過一次修葺。1915, 北洋軍閥曹錕來岳陽時, 又修整了一次, 重刻了墓銘。墓頂上有一小亭, 亭中堅一石碑, 碑上刻著曹錕撰寫的銘文:距今1698, 漢建安二十二年, 東吳水上將軍魯肅卒于斯, 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之於斯。餘在岳陽, 過其塚下, 想見其為人, 為之徘徊留連不去。舊塚有亭, 褻不容人, 餘從而修葺之, 而為之銘曰:公德於斯, 卒於斯, 而葬之於斯。嗚呼, 公足以千古!

墓和亭均毀于文革初期了, 只存墓壟。為了發展旅遊業, 恢復名勝古跡, 岳陽市人民政府決定重修魯肅墓。1984, 岳陽市按原貌進行重修。1956年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可惜的是, 魯肅的陵墓有好幾處, 此墓是真是假, 還有待進一步考證。1985年由湖南橡膠總廠集資, 岳陽市文物管理部門負責重建工作, 堅持整舊如舊的原則, 其規模按民國初年所拍魯肅墓的照片恢復舊制, 墓高8, 四周鑲有麻石護欄, 亭中豎有刻著魯肅傳的大石碑, 頂上建有一座覆蓋琉璃瓦的六角亭, 總共占地800多平方米。原魯肅墓朝東正面豎有一幅大石枋門, 高約三點五米, 寬一點二米, 有石直達碑前, 現改西面為正門, 增設牌坊, 朝洞庭湖, 並列入岳陽旅遊區向遊客開放。

中國已知有魯肅墓5, 分佈於岳陽、漢陽、鎮江、丹徒和句容, 孰真孰偽各有說法。何光岳《岳陽三國名人古墓考》認為岳陽魯肅墓是遷葬墓的遺留。岳陽暑熱, 魯肅死於夏天, 只能暫行寄棺埋葬, 以安定軍心, 加之魏、蜀時時騷擾江路, 魯肅的靈柩也難以從長江運回東吳安葬, 故寄葬墓是存在的。後來魯肅的兒子魯淑為昭武將軍遷夏口督, 才將父墓遷至漢口龜山, 因此龜山又名魯山” (但現已發現龜山魯肅墓只是衣冠塚)


岳陽傳說中的魯肅墓甚為神秘, 說墓室內巨大的紅漆棺材是用銅索鐵鏈吊起的, 棺前大油缸燃著長明燈, 壁上掛著魯肅生前用過的青鋒寶劍。如若棺木落地, 岳陽將發生大火災。文革挖防空洞時, 有人就想發揮這個大墓室的作用, 經精確計算從南北兩側對挖, 結果兩路人馬在地底下會師了, 可什麼也沒發現。其實清同治《巴陵縣誌》記載魯肅墓, 當時就有靴塚的懷疑, 甚至有人說是後人附會。但是, 這些都不影響魯肅在岳陽人心目中千古賢人的形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