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2

周處讀書台

周處讀書台, 今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街道飲虹園社區老虎頭44(江寧路西側), 俗稱周處台。該處為一略高出四周平地的高阜, 形似土台, 為周處當年刻苦讀書的地方。1982, 周處讀書台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實際上, 這裡原是周處擔任吳國東觀左丞時的堂宅, 名為子隱堂。唐宋及以前的有關史書, 均無讀書台之說。到了明代, 可能因為金陵文人顧起元在《客座贅語》一書中誤稱此地為周孝侯讀書台的緣故, 便如此在民間流傳下來。據說舊時周處台享堂內, 曾懸掛有豹發環眼、英姿勃勃的周處畫像, 其下為神主牌位, 上有晉散騎常侍平西將軍周孝侯諱處字子隱之位”19字。歷經滄桑, 現僅存鐫有周處讀書台的石門樓1座及已改為民居的房屋十數間。在門坊後面的某民宅內牆壁上, 還嵌有一通清代的《周處讀書台》碑刻。明末清初戲曲家李漁所建芥子園也緊挨著周處讀書台, 也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赤石片磯所在。

餘懷《詠懷古蹟》記載:周處台, 「晉周子隱初無行, 後斬蛟殺虎, 改惡從善, 仕為東觀左丞。死齊萬年之難, 諡孝侯。台在城南鹿苑寺後。」餘懷之子餘賓碩《金陵覽古》也記載:「周處台, 又南上周處台。台高接城巔, 下俯赤石磯, 左帶芳園, 高林秀木, 翹楚競茂。右憑南岡, 丹岩霞駁, 有若繢焉。夜觀燈塔, 近在目前。城中萬戶千門夕連甍鱗次, 眉睫相承, 一覽悉盡」。餘懷有詩云:「孝侯風烈高千古, 隻手斬蛟復斬龍。吁嗟孝侯義興人, 金陵荒台無冬春。」對周處斬蛟龍射猛虎、報效國家的高風亮節進行了讚美, 但同時從詩中也傳遞出餘懷所處的清代晚期, 周處讀書台已經荒蕪的信息。而餘賓碩之文則記錄了周處讀書台的環境, 所謂「丹岩霞駁」與赤石磯的描述是吻合的。周處讀書台坐落的山林, 呈赤紅色, 它是雨花台向北延伸的餘脈。

讀書台雖依然存在, 但是因為無人打理, 已經頹敗荒涼。遙想周處的功績, 面臨讀書台的處境, 文人騷客憑弔緬懷不免滿懷傷感。儘管清代末期, 周處讀書台已經漸為荒涼, 但是沒有遭到人為破壞, 光緒年間, 還修繕過, 南京學者陳作霖《可園備忘錄》卷三有記錄:「光緒十七年(1891… …石觀音庵後周孝讀書台新加修葺, 頗得超曠之趣, 予往登之。」

到了民國時期, 周處讀書台尚存, 仍然有一定的規模, 還不斷地有遊客前往參觀、憑弔。歷史人物、歷史遺蹟, 總能讓好古的人產生濃厚的興趣, 不懼路遠, 不怕顛簸, 就是為了一睹遺蹟, 一抒胸臆。「自白下路乘小火車至中華門, 下車西行, 一片山林園田, 人煙稀少, 少頃抵一山腳, 見一獨立院落, 依山建築;入得山門, 拾級而上, 一進瓦房立於山麓, 此即周處讀書台也。這裏地處偏僻, 空氣清新, 環境幽靜, 確實是個閉門讀書的好地方。……可惜的是該處無人管理, 人去台空, 一片荒蕪, 沒有留下什麼歷史文物可供觀賞查考。當時, 正值盛夏, 天氣酷熱, 恰好就在這台上納涼。陣風時作, 叢林起舞, 除了松濤蟬鳴, 別無聲息」(石三友《金陵野史》)。民國時期的周處讀書台依山建築, 地處偏僻, 空氣清新, 環境幽靜, 依然是一處閉門讀書、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民國過後, 周處讀書台淪為大雜院, 原有的建築已經破壞, 僅僅保留了讀書台的門額, 其他的景物已經破壞貽盡, 周處讀書台的原址雖還在, 但是早已不是昔日風雅的周處讀書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