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2

宜興周氏墓群

宜興西晉周氏墓地一共六座, 為西晉平西將軍周處的家族墓地。位於江蘇省宜興市週墓墩, 即周王廟的西南面, 周王廟設有週墓墩史料陳列館以作介紹。 19531976, 南京博物院發掘了其中的6座墓。這6座墓南北排成一列, 其中4座墓出土有紀年文字磚。 1號墓出元康七年九月廿日陽羨所作週前將軍磚”, 可知為元康七年(297)葬的周處墓4號墓有永寧二年(302)年號和關內侯銘文磚, 可能是周處父周魴墓。 5號墓有建興、大興、太寧年號, 可能是周處子墓。周氏是西晉時江南的大門閥士族, 這一家族墓地的發現, 對了解當時的族葬有一定意義。


墓的地面原有墳丘。均為帶甬道的磚室墓, 多數墓壁向外弧凸。 1號墓和5號墓最大。前者全長13.12, 有前、後兩室, 前室平面近方形, 後室長方形。前室後部兩側和後室前部偏右處各砌有一個磚台, 用以放置隨葬品。後者全長11.26, 除前、後墓室外, 在前室兩側還各有一個長方形的耳室。 3號墓和6號墓較小, 都是單室墓, 全長均為6.1米。另外, 在發掘前, 此地原有至少七座封土堆。第七座墓, 可能位於墓1的南側或北側, 但該墓因近現代的人為擾動, 至發掘時已經不復存在了。經過上述兩次發掘後, 整個週墓墩被平整土地, 由當時的縣製藥廠和房管所建造了廠房和居民樓房。至此, 週墓墩完全被毀, 蕩然無存。

周氏為當時“吳地仕宦最顯”之宗族, 曾有過四世顯著”, “一門五侯的輝煌。但終因樹大招風, 為王敦所忌憚, 被他與浙西沈氏一道殺而盡族。 《漫塘文集卷二十二》、《全宋文卷六八四四劉宰二五》收錄劉宰撰《宜興周孝公廟記》, 輯錄如下:周孝公墓在陽羨荊溪之南, 北向, 廟當其前。紹興中, 賜額曰'英烈'。慶元初, 進封忠武公。周氏自魴始顯著, 其盛也, 一門五侯。墓之存於今十有一,莫詳其次, 然公必葬衣冠其中明甚。歲久, 梵宇民居交侵, 賜地之存無幾。近歲有仗義起祠者, 所歸僅什之二, 旋復區分之。

這處墓地表現出西晉時期世家大族聚族而葬的風尚, 其中出土的青瓷猛獸尊經文物考古界一致認為, 是宜興本地燒造, 代表了當時最高的青瓷工藝水平, 堪稱國寶級的文物。因遭盜掘破壞, 出土遺物僅存青瓷器, 1號墓和2號墓共出土42, 其中完整的27, 有罐、壺、盆、碗、盤、香熏等, 還有臼杵、篩、桶、鬥、火盆、畚箕、掃帚等模型器, 以及專為隨葬用的飛鳥堆塑人物穀倉罐(魂瓶)等。它們的質地純潔堅致, 釉色光亮滋潤, 是西晉青瓷的標準器。經分析鑑定, 與南宋官窯青瓷成份相近, 可見其燒造技術的進步。這批瓷器的成份與宜興現代所產陶土相當接近。 1962年又發現了宜興均山瓷窯址, 推測這批青瓷器可能即是在宜興當地專為周氏家族隨葬而燒造的。 4號墓還出土青瓷猛獸尊, 是罕見的藝術佳品。出土墓中還出有刻著西晉永寧二年(302)關內侯字樣的銘文磚, 據此推斷可能是周處父親周魴之墓。神獸尊形態威嚴, 面目近似猙獰, 造型與六朝陵墓前的石辟邪的雕刻作風有相似之處, 應屬鎮墓祛邪之物。而神獸尊融實用性與觀賞性於一體的手法著實令人嘆服。它不僅表達了魏晉先民宗教信仰圖騰化的祈盼, 也從一個側面折射了當時封建社會生活、文化及人文心理髮展的演變過程。此神獸尊現存於南京博物院, 為其鎮館之寶之一。這批西晉青瓷器的發現, 為研究中國瓷器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此外, 周氏墓群還出土有金飾、銀帶飾、銅弩機和裝在銅鏡盒中的鐵鏡等其他遺物。 2017年宜興博物館對外開放, 部份周氏墓文物由南京博物院移至宜興展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