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9

春秋樓

許昌春秋樓位於許昌市文廟前街, 面朝春秋廣場, 為明清風格建築群。春秋樓又名大節亭, 曾以關公宅, 關王廟, 武安王廟, 兩院英風廟, 關帝廟稱之。春秋樓創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 曾經元、明、清歷代多次修葺, 建築規模逐步完善。據記載, 原來的外院有山門、鐘鼓樓、春秋樓、中殿、後殿;內院有關帝三代祠、昭烈皇后祠、問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築, 佔地面積約二十餘畝。後毀於戰爭兵火, 只殘留春秋樓一座。

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曹操迎漢獻帝都許, “挾天子以令諸侯。許昌成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雄踞許昌, 虎視天下, 運籌帷幄, 圖謀霸業。大興屯田, 廣納人才, 下令求賢, 倡導文學。數年間, 猛將如雲, 文臣如雨, 糧秣豐富, 倉廩皆滿, 許昌成為他們抗衡蜀、吳和最後統一中國北方的大本營。公元220, 曹丕在這裡登基創建魏國, 改許縣為許昌, 為五都之一。 《三國志蜀書》載:建安五年(公元200), 曹公東征, 先主奔袁紹, 曹擒羽以歸, 拜為偏將軍, 禮之甚厚。"相傳關羽下邳兵敗後, 為保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 歸附曹營入許。曹賜羽宅第一處。羽避其嫌, 將一宅分為兩院, 兩位皇嫂居內院, 自己住外院, 晨夕問安, 夜讀春秋, 秉燭達旦, 傳為美談, 後人為昭彰關羽忠義, 建廟以祀之, 廟內興建一樓, 名曰"春秋樓", 俗稱"秉燭達旦處", 是許昌十景之一。清代許州知州甄汝舟為春秋樓賦詩一首:秉燭中宵暫避嫌, 宅分兩院亦從權。依曹不久仍歸漢, 留得英風在潁川。

春秋樓是關帝廟的主體建築, 磚木結構, 重簷歇山式, 高達30餘米, 殿頂覆蓋綠色琉璃瓦, 面闊三間, 周圍16根廊柱, 樓上樓下均帶迴廊, 青石柱礎上雕有花、鳥、蟲、魚和人物等圖案。建築結構嚴謹, 造型大方, 廓軒昂然, 金碧輝煌。
春秋樓為該廟的最高建築。有彩塑關羽夜讀《春秋》的坐像, 形象逼真。兩翼有刀樓和印樓, 藏有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和漢壽亭侯印, 東院分前宮、后宮, 有二位皇嫂的塑像。院內並有花園、問安亭等。

春秋樓下有石碑兩通。一通是明景泰六年(1455年)所立《關王辭曹操之圖》石碑, 上為關羽辭曹操書原文, 下為關羽辭曹圖, 關羽勒馬橫刀, 大義凜然, 正向曹操揖別, 圖案線條清晰流暢,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另一通傳為唐畫聖吳道予所畫關公像, 為劉宗周翻刻。關羽騎赤兔馬, 提偃月刀, 雙眸放光;長髯飄撒, 氣宇軒昂, 威嚴而不憎, 剛毅而不呆, 活生生一幅儒將雄風。關羽坐騎昂首仁立, 四蹄如柱, 環眼尖耳, 大有一呼即奔之勢, 真是威武雄壯。上述兩碑文筆俊逸, 書法冠絕, 刻技精湛。


1995年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修復, 修復規模為歷代修建之最, 投資1500萬元, 保持"兩院英風"的格局, 總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外院有山門, 春秋樓, 關聖殿,刀印樓;內院為園林建築風格, 有甘糜二后宮, 問安亭, 水榭, 掛印封金堂.還有文廟院的大成殿,戟門, 東西廊等.新修建的關聖殿, 面擴七間, 進深三間, 總高度33.1, 三重簷, 歇山式高台建築,頂飾黃色玻璃瓦, 漢白玉欄板, 青石鋪地, 殿內塑13米高關羽座像及關平, 週倉, 王甫, 廖化塑像, 實為全國關廟所少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