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賀城

賀城也稱淳安古城, 始建於公元208年。不僅有1000多年縣城歷史, 也有400多年郡城歷史。東漢的新都郡、西晉的新安郡、隋代的遂安郡, 郡治都在賀城。賀城自古以來就是浙西重鎮, 為浙皖交界的戰略用地, 水路交通便捷。舊時賀城經濟富強, 文化鼎盛, 民族民間藝術資源豐富。 1955, 由於興建新安江水電站, 全縣開始移民他鄉。 1959921日新安江截流, 庫區開始蓄水。全城連同27個鄉鎮、1000多個村莊、30萬畝良田和數千間民房, 悄然沉入湖底。


賀城原淳安縣城, 賀城古城的歷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史書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東吳大將賀齊討伐山越, 平定黟、歙兩地, 將黟、歙從丹陽郡(今安徽宣城)劃出, 建立新都郡。在歙縣東面的葉鄉設始新縣(淳安最早縣名), 在歙縣南面的武強鄉設新定縣(遂安最早縣名)。孫權令賀齊為新都郡太守。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賀齊即在靈巖山(今龍山)之麓興建新都郡城(始新縣城)。所以, 淳安古城又稱賀城。開始, 範圍較小, 僅在天鏡山一帶, 賀城周圍二里二百二十五步, 有城廓, 分建內城和外城。內城為郡府, 外城為市井和兵營。因齊是具有文韜武略的將軍, 在當時的條件下, 僅花了一年多時間, 郡城就初具規模, 成為當時六縣之冠。

賀城不僅有1000多年縣城歷史, 也有400多年郡城歷史。東漢的新都郡、西晉的新安郡、隋代的遂安郡, 郡治都在賀城。據傳說, 當時賀齊興建的新都郡城, 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沿天鏡山墩的東南西三面用大塊石砌成一丈五尺高的石磅, 猶如城牆, 並砌有三條石級階梯為通道;外城沿新安江岸用大松木釘成木柵,周圍約五華里, 人稱木柵城。內城住官府人員及眷屬;外城東邊為兵營, 建有營門;西邊為市井, 設商貨市場。城之周圍建立許多村坊, 為從事耕作農業的庶民居住。各操本行, 安居樂業。

為了解決城內人們的飲水、用水, 賀齊還組織兵營軍士開通邁山源頭的西坑, 經西門村坊(西坑橋)流入西水塘(後人改名西湖), 塘水滿溢時, 由橫貫外城的水渠流入東水塘(後人名東湖), 並開通龍山後珍塢源頭的東渠, 經星橋流入東湖。東湖水滿溢時, 可經布袋沙流主新安江, 達到旱時不缺水, 澇時無水患。
當時, 郡城一帶庶民, 大都是“山越”遺民, “山越”人的特點是“斷發文身, 刀耕火種, 住干欄居(茅草棚)。”賀齊又從會稽一帶移來庶民百姓, 教會當地人農耕稻作, 發展農業生產。山越人住的是草棚, 時常發生火災, 賀齊又發動他們就地取材改建成泥牆石瓦房等等。

賀齊任新都郡守僅三、四年, 給淳安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 淳安百姓愛戴他, 稱他為“賀老爺”。立廟祀奉他, 編成民間故事歌頌他, 真是家喻戶曉, 婦幼皆知。據明《嘉靖淳安縣志•秩官條》, 首篇記載有:“歷代職官, 善政善教卓著者, 惟賀齊太守, 立功斯土, 實淳之有淳所由始, 邦人至今戴其德異於他守, 故特書於名宦之首。”其實, 賀齊任郡守時間不長, 《三國志》中有記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 吳郡餘杭民郎稚起賊, 聚集數千人, 孫叔令齊出討之, 即破稚。十八年, 徵豫章, 討賊平之。二十年徵合肥……”但淳安民間傳說中卻說:“當時民間失火, 火勢甚大。賀齊身先士卒, 帶領官兵救火被火燒焦臉面, 火毒攻心而亡。淳安百姓為了紀念這位為民救火犧牲的好官, 就在城東城西建了兩座賀老爺廟,塑了賀老爺的神像, 特意將臉塗成黑的……”。

賀齊興建郡城初具規模不久, 因餘杭民郎稚叛亂, 集聚數千人,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 齊即奉命出征, 續建郡城的任務, 就落在後任職官身上。元朝末年, 賀城毀於兵燹。明洪武年間重新修築。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9年), 淳安知縣海瑞為古城修建6座城門, 分別是:澄清門、振德門、還淳門、環翠門、孝義門、鞏安門。並建起城樓, 以加強遼望。據清康熙《淳安縣志》記載賀城“東面濠上, 西面臨谷, 南枕新安江, 北連岡阜。”但是在1953年的賀城地圖上, 已不見賀城的城牆。


195510, 當時的電力工業部選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銅官, 建設新安江水電站。 1959430, 兩縣29萬人移民他鄉。 921, 新安江截流, 庫區開始蓄水。賀城(古淳安城), 獅城(古遂安城), 連同27個鄉鎮、1000多個村莊、30萬畝良田和數千間民房, 悄然沉入湖底。按理,建造水庫前都要“清庫”,推平建築,清除垃圾,文物搬遷保護。史料記載,新安江水庫蓄水前,當地曾要求對兩座縣城的民房進行推平銷毀和消毒處理,賀城基本被毀。當時曾有這樣的口號:“多帶新思想,少帶舊家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