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9

董允墓

董允墓, 位於江陽區分水嶺鄉董允壩, 當地傳說為衣冠塚, 建墓時間不詳。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9年)知州阮時升曾建墓碑詩碑各一, 詩云:"功著兩朝存故里, 人亡千載只孤墳, 山河未改生前舊, 禾泰今瞻隴下耘, 遺塚有基猶識性, 薦無主獨悲君, 遙知英爽依然在, 欲挽炎精日已曛" 1988年瀘縣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董允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狹義指距離董允墓直線距離約五百米的一個四合院紅衛村五社董允壩屋基, 廣義既包括董允壩屋基, 又包括董允壩屋基以外上千畝的平壩, 按廣義, 董允墓就埋在董允壩邊。廣義董允壩包括有如今的紅衛村五社和大悲村一社。董允壩離分水嶺鄉政府二里多路, 新建的公路已能直達董允壩屋基旁。董允壩屋基外面有條長長彎曲的青石板路, 從董允壩田間伸出去, 通向合江堯壩, 是古驛道。

關於董允壩屋基主人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董允出生之屋基;二說是埋葬董允墓以後修建的, 供守墓人住宿之院。守墓人有可能是董允之子, 或董允的長工等。
董允壩屋基四合院寬敞明亮, 雕樑畫棟, 古樸典雅。文革破四舊時候毀壞了些, 殘留木雕也能看出頗具藝術性。經近1千八百年曆史長河變遷, 如今的董允壩屋基應是明清建築, 屋基外寨門已經毀壞無存。


據老人講, 這裡原來有個董允祠堂, 進門兩側還有四扇門, 上面雕龍刻鳳, 栩栩如生。董允壩因地勢偏僻, 多年來一直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窮山溝」。到了2009, 川黔高速公路徵地, 10多戶拆遷戶需要找地方建房。時任分水嶺鎮人大副主席兼紅衛村(後來的董允壩村)黨支部書記的阮菁建議, 將新村聚居點建在董允壩。 2013, 原來的紅衛、大悲兩個村合併為董允壩村, 在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的帶動下, 全村完成南區上山路、沿山路、壩心路等路段。近年來, 董允壩村按照「一圈兩軸五點六區」的佈局, 將示範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家庭農場和城市近郊旅遊相結合, 發展現代農業城郊旅遊, 帶動農民增產增收。蔬菜品賞會後, 董允壩就熱鬧起來了。僅五一小長假, 董允壩就接待遊客15萬人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