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8

古靈泉寺

古靈泉寺又名圓通寺、資福寺、西山寺, 中國佛教淨土宗發源地。位於鄂州西山的青龍、白虎二山之間。是東晉高僧慧遠所建, 寺中有泉出崖穴間, 因迎文殊像供奉於此, 盛傳泉中有靈光呈現, 故名菩薩泉, 又名靈泉, 西山寺亦名古靈泉寺,其建在原孫權的避暑行宮基礎上。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

鄂州自古鐘靈毓秀, 文風昌盛。歷史上, 三國時期的吳王孫權曾經改鄂城為武昌, 在此定都建業, 因此, 這裏遍佈三國文化遺蹟。三國時期, 孫權在這裏建起避暑行宮後, 時常前往遊獵納涼, 劈石試劍, 並處理朝政。據寺志記載, 古靈泉寺位於西山的青龍、白虎二峰之間, 最初建在原吳王避暑行宮的基礎上。在此之前, 當地還有昌樂院、惠寶寺、寶寧院等三座寺院, 都是孫權建都時所建。一千七百餘年中, 古靈泉寺歷盡滄桑, 幾經更迭。三國時期名為「圓通閣」, 南北朝則稱作「積翠山房;隋名為「西山寺」;宋元時期被稱為「靈泉寺」, 明代稱「資福寺」, 清代又改為「古靈泉寺」。

相傳, 東晉高僧、凈土宗開山祖師慧遠大師率眾弟子離開荊州上明寺, 準備前往廣東羅浮山。路過鄂州時, 曾經駐錫於寒溪寺(原址擴建後不存, 已於古靈泉寺為一體)。當時的武昌太守陶侃送來一尊印度阿育王鑄造的文殊師利菩薩像, 慧遠大師看到一泓清泉從避暑行宮遺址附近的石崖間湧出, 就將文殊師利菩薩像供奉於此, 後來, 泉中有靈光不斷呈現, 人稱靈泉。於是, 慧遠大師就地建起西山寺(今古靈泉寺), 首創了凈土法門, 又由此前往廬山東林寺率眾締結白蓮社, 修持念佛三昧。因為這個因緣, 歷史上的古靈泉寺一直是禪凈雙修的子孫叢林, 師道相傳, 精進不輟。從元代到清末, 古靈泉寺曾經六廢七建, 最後一次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湖廣總督官文捐資重修。同治三年八月, 官文督師黃州, 渡江巡視, 將船停泊在西山寒溪口。時任靈泉寺住持的宏儒法師用泉水合面做成「東坡餅」, 送到船上給軍士品嘗, 深得官文好感, 於是慷慨解囊, 捐資白銀三千五百兩, 並派人協同地方政府辦理修復事宜。 1938年秋, 古剎連遭日軍空襲, 多出被炸毀, 後來由寺僧證一法師、會焱法師率眾募化, 從廢墟中清出殘料, 將寺院修葺一新。文革期間, 僧人被迫遣散、還俗, 寺院珍藏的書籍文獻幾乎焚毀殆盡, 僅存數通碑刻。其中, 三泉亭中曾存有一通清末湘軍水師統帥彭玉麟所畫的梅花刻石碑, 它被現代國畫大師關山月稱為歷代畫梅中的珍品。


1978, 融訓老和尚回到古靈泉寺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 苦心經營12年後, 寺院重新修葺一新, 佛像重光, 被定為湖北省八大對外開放重點寺院之一。 2004, 現任方丈堅光法師升座後, 應廣大信教群眾需求, 繼續發願擴建寺院, 重塑千年古剎。 2013915日(農曆八月初八 ), 總投資三千多萬元, 在西山腳下新建的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綜合樓)、客堂、齋堂等工程全部竣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