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8

江南第一墓

“江南第一墓”又叫“吉水大墓”, 坐落於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城105國道旁的縣博物館內, 整個墓形呈字狀, 整個墓的外形給人的感覺就如一座歐洲中世紀的城堡。大墓均使用乾砌法, 磚與磚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的粘接物。經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實地考察後認定, 此墓為東漢大型藻井磚室土墩墓”, 建於三國東吳晚期, 距今已1700多年了。

19918月修建京九鐵路時, 在吉水縣縣城東南隅, 贛江與恩江的交匯處的三碗齋發現一座大型古墓。因封土字形排列, 89, 狀似3碗大齋飯, 自古稱作三碗齋。該墓規模宏大, 結構奇特, 壘砌精細, 經專家認定為三國三型藻井磚室土墩墓”, 距今1700多年, 國內罕見, 考古學家稱之為江南第一墓

這座古墓平面呈“凸”字形, 墓室用灰色網線紋花磚平地壘砌, 由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左右耳室、左右藻井及正方形迴廊組成。前室平面呈八邊鋸齒開, 後室平面呈方形。前室與後室有甬道相連。左右耳室, 券頂。左右迴廊延伸, 分別設左右對稱的藻井, 藻井為四隅券進式穹窿頂。墓底距封土堆高15, 南北、東西線長各為30, 佔地900平方米。封土呈覆漏斗狀, 為黃色粘土夯實而成。

據有關學者考證, 墓主為三國時東吳譚紹。縣城東約6公里處有譚埠村, 原叫潭甫村, 是譚氏開基。相傳譚氏開基後曾有人在朝廷做過大官, 而且是皇親國戚。該村也早有孫權姐夫墓大三碗齋的傳說, 據《三國志》吳志卷五《妃嬪傳(潘夫人傳)》所載:吳主權潘夫人(第六夫人), 會稽章句(今浙江餘姚)人也。你為吏坐法死。夫人與姊供輸織寶(古時對犯人家屬的一種懲處辦法), 權見而異之, 召充後官, 得幸有娠……遂生孫亮。赤烏十三年(250年), 亮立為太了, 請出嫁夫人之姊, 權聽許之。明年立夫人為皇后(251年)……權尋薨。孫亮即位(252年), 以夫人姊婿譚紹(孫亮呼為娣丈, 孫權呼之為娣夫)為騎都尉, 授兵。亮廢(258年), 紹與家屬送本郡廬陵。譚紹在吳國孫亮為帝時, 是皇帝近臣, 任騎都尉, 掌握護衛皇室安全的重大兵權。官職與墓室規模相吻合, 墓的營建時間與《吳志》記的譚紹也不相上下。


吉水博物館副館長葉翔說, 當時由於修京九鐵路的需要, 大墓在原址上整體向西移動了近200, 目前在博物館內的這座大墓, 是後來在文物專家的指導下, 對原來大墓的每塊磚的位置進行了編號, 一比一的比例重修的, 整個墓與原貌相差無幾, 為了更好地保護該大墓, 吉水縣又在大墓上建起了一座博物館。葉副館長說, 該墓最大的特點是, 形狀奇特, 整個墓都是用磚乾砌壘成的, 每塊磚之間沒有用任何粘接物, 很好地使用了物理學的原理。在重建過程中專家也嘗試過使用這種方法, 但均告失敗, 所以最後還是用了粘接物。至於古人是怎樣不用粘接物就建起瞭如此一座大規模的墓, 到現在仍舊還是一個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