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9

孔明山(貴州榕江)

孔明山是以諸葛亮命名的山, 位於貴州榕江縣境南部與從江縣交界處, 在計劃鄉加宜、擺勒兩村境內, 距榕江縣城30多公里, 主峰海拔1427.4米。孔明山, 苗語稱務振”, 意為古林之山;山頂名為務祝”, 意為森林中的古戰場。全山東西長20公里, 南北寬10公里, 山頂是平台狀, 為月亮山一支脈, 與月亮山主峰、以及另一支脈太陽山主峰成鼎足之勢。

孔明山頂有形態相同的山丘百餘座, 皆遍布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下是一層密密的箭竹, 林中泉水豐富, 珍稀動植物、名貴中藥材眾多。眾多的峰林, 形成孔明山與眾不同的地貌形態, 其間山勢極為複雜, 古籍記載為八卦山。山中與三國有關的歷史遺跡眾多, 如孔明山、孔明塘、孔明泉、孔明樹、孔明碑、孔明寨、孟獲石、孟獲碑以及孔明與孟獲交戰的故事, 有專家學者說, 孔明山極有可能是一頁塵封的三國歷史。

據嶍崆古鎮人代代相傳, 茶業初起時, 只是採取野生原始茶, 而且除了贈送親友和換取它物以外, 僅僅自給自足。蜀漢建立以後, 武侯孔明實施歷史上的南撫夷越政策, 派使者深入西南邊疆安撫各少數民族, 並向他們傳授農耕、飼養、醫藥、製作等技術, 他們得知該地人口稀少, 野獸成群凶狂, 當地人不僅莊稼頻繁遭踐踏而經常顆粒無收, 連性命都時常不保, 唯有飲用之茶既不受野獸的踐踏又深受人們喜愛等情況以後。動員該地人只在較為安全的地帶種糧, 重點管理和採取茶葉, 一方面用它與他鄉(如壩區)人換取糧食等物,另一方面由他們帶回內地廣為宣傳, 動員內地人前來購去販賣。這使該地正式步入茶業的開端。人們結伴上山採茶, 就可避免被凶獸所傷。這就是該地茶農茶商不僅十分敬仰孔明, 而且將孔明奉為茶祖祭祀的原因。當然也不排除移民中有孔明馴服的孟獲部下及其後代而使該地人敬仰孔明的可能性。然而當時該地極荒僻, 人煙稀少, 路途遙遠, 還常有猛獸和搶盜出沒, 茶商出入不安全而往來無幾, 所以該地茶業發展極緩慢, 幾乎一直停滯不前。

為改變此狀況, 孔明曾零零碎碎輸送多批受災或無土地的荒民到倚邦、莽枝、革登或其沿途地帶定居。其後各朝代流落該地的商販, 流放犯和各地遷來的移民等, 也因它村人不通漢語, 只有倚邦、莽枝、革登人中有人通漢語而陸續集中於此。但這時, 部分原生茶林已被當地人砍燒種糧, 較完好的又被當地人佔有。這些外來民族憑藉他們的某些技能, 欺負當地原始民族(主要是爭奪茶山)。如革登人與上述古鎮人爭茶山, 竟用以醋代油, 騙對方從煮沸的油鍋中撈銀幣的方法作賭。古鎮人輸給革登人以後, 惱怒之下放火燒了輸出的部分茶山, 並夜盜孔明使者之隨從的弓箭埋於山上(結果又被他人盜走)。這就是該鎮上述“火燒茶園”名稱的由來。

由於上述原因, 當地人聯合驅趕外地人而雙方發生了流血性衝突。孔明得知後, 利用他在該地各民族中的聲望, 派人前來調解, 如上述被火燒的那部分茶林還給習空古鎮;勸當地人將莽枝、革登附近被砍種的茶山退耕以恢復茶林給莽枝、革登的外來民族;令莽枝、革登的外來民族間取原生茶林中的茶樹苗移種;請求當地民族允許外來民族適當間取其原始茶林中的茶苗等。使雙方和解, 使外地人得以安居, 並使雙方後來相互聯姻。天長日久, 他們相互同化, 從而形成了像明地界內唯這兩地人才有的獨特口音, 即今像明三、四鄉人的口音。莽枝、革登各民族的祖先們, 為了其子孫世代和睦相處, 永不在發生流血衝突, 在其所靠山系傳為武侯遺種的茶王樹所在的山頂上塑造了孔明的泥像,讓其子孫後代在孔明的生日朝拜之, 藉此作民族團結之教育。到後來, 將採取傳為武侯遺種的茶王樹之茶時也朝拜他。


相傳多年後的一個祭拜日夜晚, 遇上了整夜的狂風暴雨, 還夾著地震山搖, 許多民房被損壞。次日天亮, 有人上山採茶時發現, 孔明的泥像及其茅屋都不翼而飛, 而高聳的岩石山卻坐落而平臥成了孔明之像。這似乎是個神化故事, 其實很可能是個真實的故事。當夜狂風暴雨”, 狂風掀去了茅屋, 暴雨將孔明的泥像淋碎為泥渣, 其固然不羽而飛;當夜地震山搖是發生地震, 地震的原因是岩石山地殼塌陷,使該山恰巧平為仰臥的人樣。這種歷史現象與自然現象的巧合也並非不可能。其後他們雖然在每到孔明的生日都祭拜他, 但沒再塑孔明的泥像, 因為他們將孔明山形當作了孔明泥像跪拜, 茶祖會一直延續到茶業衰敗,至今革登山還有能容納幾千人的茶祖會遺址。這就是孔明山之名的由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