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8

曹真殘碑

《曹真殘碑》全稱《魏鎮西將軍上軍大將軍曹真殘碑並陰》, 又稱《曹真祠堂斷碑》、《都督雍涼州諸軍事曹真斷碑》。三國魏碑刻, 刻立年月不詳。曹真卒於三國魏太和五年(231年)三月, 此碑當在其後立。此碑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 在陝西西安城外南郊出土, 存高81.4厘米、寬103.2厘米、厚22厘米。光緒年間運至北京。曾歸長白端方、建德週進遞藏。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三國政治上紛亂割據, 然如詩有建安”, 三國時期的書法亦如繁花燦爛。惜建安十年(公元205年), 曹操主張薄葬, 禁止立碑(《宋書.禮志》), 故三國時期碑刻驟減。 《曹真碑》為存世少數曹魏碑刻之一。 《曹真碑》為其病逝後, 舊屬官員們為紀念其一生業績所立之記功碑。此碑殘存中部, 隸書。碑陽 20 , 9 17 字不等, 有方界格。碑陰存題名2, 30, 212字不等。上海藝苑真賞齋有影印本。 《中國美術全集》收錄。

據方若(18691954)《校碑隨筆》載, 是碑初出土時, 當地村民見碑陽銘文刻有蜀賊諸葛亮幾字(三國時期, 曹(魏)劉(蜀)對立,故稱對方為, 以為大不敬, 故將第八行下一字”, 第十一行上一字鑿去。後又陸續鑿去諸葛亮稱兵上邽等字。今碑陽僅存20231, 殊為可惜。
漢和堂所藏《曹真碑》拓, 由清末民初金石書法家王孝禹(1847-?)遞藏, 五行妖道公、八行諸葛亮稱兵上邽諸字完好, 十一行字尚存下半部分, 且八行字下字彷彿猶能見其殘餘筆劃, 當為是碑初出土後拓本。目前所見整紙初期拓本者, 僅見北京故宮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學、漢和堂各藏其一, 甚為珍貴!

三國魏時的書法承漢代遺韻, 特別是隸書, 完全是漢碑風神的延續。 《曹真殘碑》以其方整規矩的風格和《上尊號碑》、《黃初殘碑》等成為魏時的隸書代表之作。 《曹真殘碑》的風格不同於《黃初殘碑》的飄逸秀麗, 而是以方勁、端嚴、規矩取勝。其書風完全是漢碑中方筆的典型作品如《夏承碑》、《熹平石經》的再現。用筆多露鋒, 尖細外拓之筆頗具個性, 精神外耀, 是隸書由漢至唐的橋樑, 直接導引了唐代隸書如梁升卿的《御史台精舍碑》、史維則的《大智禪師碑》和李隆基的《石台孝經》等。


《曹真殘碑》的意義不僅在於漢隸至唐隸間的橋樑作用, 還在於其書風對北魏書法的直接影響。此碑用筆方挺尖細, 如刀刻斧鑿。用筆純方, 棱角畢露, 劍拔弩張, 精神外顯, 成為北魏楷書的先導。魏碑楷書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其書風雄強開張, 粗獷野逸, 自然率意, 個性突出。確是漢碑中方碑書風的餘緒和變化, 中宮緊收, 四面開張, 省去波挑、波磔, 以方整規矩引人入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