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3

邴原墓

邴原墓位於安丘城西南約30公里、紅沙溝鎮李家赤埠村東約200米處。據明萬曆《安丘縣誌》記載, 邴原墓在柴埠山。柴埠山即今紅沙溝鎮李家赤埠村東赤埠嶺, 此墓方位與舊誌所載的邴原墓的方位基本一致, 極可能是邴原墓 1975年冬整地時曾挖出石門, 當即封存。 1982年文物普查時, 該墓已無封土。

邴原, 字根矩, 三國時朱虛(今紅沙溝鎮一帶)人, 漢末名儒。少時家貧, 父母早亡, 靠鄰居之師學習經書, 一冬之間能背誦《孝經》、《論語》。以後遊學四方, 講述禮樂, 吟詠詩書, 門徒甚眾。被郡徵召為功曹主簿、計佐等職。漢末黃巾起義時, 與好友管寧等避亂遼東十餘年。遼東本來虎多, 邴原去後, 所居村落獨無虎。邴原曾在路邊撿到一串銅錢, 拾起後系在樹枝上, 此錢既不見取走, 反而係錢者越來越多, 忙問原因, 說此樹為“神樹”。邴原怕此事漸成惡習, 遂祭祀後斂其財作為社供。曹操為司空時, 闢邴原署東閣祭酒。邴原有女早亡, 曹操的兒子倉舒也夭折了, 欲求合葬在一起, 邴原堅決辭謝, 曰:“合葬非禮也。”曹操不再強求。又一天, 曹丕宴會賓客, 曰:“君父各有篤疾, 有一藥丸可救一人, 當救君耶?父耶?”眾賓客議論紛紛, 莫衷一是, 只有邴原默然不語。曹丕又指名邴原作答, 邴原勃然對曰:“父也。”曹丕亦不復難。邴原與鄭玄是同時的經學大師, 但屬不同學派。據《三國志•邴原傳》注引《邴原別傳》記載, 邴原“講述《禮》、《樂》, 吟詠《詩》、《書》, 門徒數百, 服道數十。時鄭玄以博學洽聞, 註解典籍, 故儒雅之士集焉;原亦以高遠清白, 頤志澹泊, 口無擇言, 身無擇行, 故英偉之士向焉;是時海內清議雲:青州有邴、鄭之學。”可見, 邴原之經學地位可與鄭玄相比肩。華歆、邴原、管寧相友善, 時人號為“一龍”, 以華歆為龍頭, 邴原為龍腹, 管寧為龍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