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3

曹操運兵道

曹操運兵道又稱曹操藏兵道, 位於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內主要街道下, 以大隅首為中心, 向四面延分別通達城外。是中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軍事設施, 亦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古代地道戰術的總匯。

曹操運兵道包括譙望樓和古地道兩個部分。整個地道經緯交織, 縱橫交錯;佈局奧妙, 變化多樣;立體分佈, 結構複雜;規模宏偉, 工程浩大。目前已發現八千餘米, 是迄今發現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它遠遠超過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價值, 被譽為“地下長城”, 2001625日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2, 亳州市曹操地下運兵道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運兵道始建於東漢末年, 是魏武帝曹操為其軍事需要, 專門修築的地下軍事戰道, 因最初用於運送士兵, 故稱“曹操運兵道”。唐宋時期多次修葺, 仍作為軍事戰道使用, 由於涉及軍事機密, 除高級將領外無人知曉, 所以史書記載較少。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 黃河決口, 亳州城被淹, 運兵道被灌淤塞, 自此深埋地下700餘年未被發現。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 曹操地下運兵道於首次被發現。 1969, 為響應毛澤東深挖洞, 廣積糧的號召, 全市群眾廣泛參與挖地下防空洞, 先後在老城區人民東、人民西、人民南、人民北4條街道(原四門大街)地下大範圍發現古地下道, 已查明近8千米長。 20016, 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7, 由於市政排水系統長期對地下道滲漏造成的危害, 使運兵道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地下運兵道被迫停止對外開放, 進行搶險維修。 2009, 曹操地下運兵道改造提升項目正式開展, 主要包括運兵道出入口改建擴建和運兵道旅遊容量提升。拓展地面空間, 設置停車場、入口廣場等設施, 同時完善地道內部的照明、供氧、排水防滲漏工程。 20159, 地下運兵道入口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在原譙望樓遺址附近的運兵道出口建設譙望樓, 96, 譙望樓正式開門迎客。 20161, 國家文物局公佈《關於亳州古地道搶險加固工程立項的批复》, 同意安徽省文物局對亳州古地道的維修項目。 20162, 亳州市曹操地下運兵道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612, 亳州曹操地下運兵道在維修過程中新發現36指揮區地道。 20171, 曹操地下運兵道作為亳州古城文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申報AAAAA級景區。

曹操地下運兵道以市內大隅首為中心, 向四門延伸,由青磚築成,總長度8000多米。古地道有單行道、平行雙道、上下兩層道、立體交叉道四種形式。單行道是運送士兵的主要通道, 道高一般在1.7米至2.1米之間, 道寬0.6米至0.9米。每隔一段距離, 道壁上端留有方形或豎長方形的龕洞, 供放置油燈使用。券頂上方留有直通地面的通氣孔, 這種通氣孔, 在緊急情況下, 也可以作為臨時出入口使用。平行雙道是指相距3米左右的兩條單行道, 朝同一方向延伸, 兩道可同時使用, 為方便兩道互相聯繫, 傳遞信息, 在相靠近的道壁上留有方形傳話孔.使兩地道相互通連, 使用方便, 傳音效果好。上下兩層道是指用磚券把地道隔成上下兩層互相疊壓的地道, 一般上層地道較矮。上述四種形式的地道, 縱橫交錯, 互相通連。

古地道內有作戰的遺跡, 道內設有貓耳洞、障礙券、障礙牆、陷阱、絆腿板、指揮室等多種軍事設施。貓耳洞主要分佈​​在單行道的兩側, 或大或小, 沒有統一規格。障礙券是古地道內常見的障礙之一, 主要設置在單行道內, 採取突然降低券頂的方法, 不熟悉道內環境的人, 稍不留神, 就會被碰得頭破血流。障礙牆設在道內"T"型轉彎的地方, 地道的一端築有一條下寬上窄的磚牆, 使人的活動在此處受到限制。陷阱位於單行道地墁以下, 採取突然降低地面的方法, 稍不小心就會掉下去, 或碰破皮肉, 或扭傷筋骨。絆腿板設在大隅首東西走向的單行道內, 在道壁下端將木板橫向卡在槽內, 人走到此處不注意就會被絆倒。指揮室位於大隅首西側上下道之下道向北20米處, 磚木結構, 平面呈""字形。

現存運兵道, 因非一個朝代修築使用, 故結構不一, 寬窄不同, 高低不等。古地道結構有四種:第一種是土木結構, 也就是土道木頂。這種地道是早期修築的;第二種是磚土結構, 也就是土道磚砌券頂;第三種是磚木結構, 也就是磚道木頂, 這種結構往往與磚土結構互相交織, 磚、土、木三者並存, 沒有規律;第四種是渾磚結構, 即全部用磚砌築, 這種結構在現存古地道中最為常見, 可分為磚券、磚牆、磚墁三部分, 磚券一般為拱形券頂, 也有人字形券頂。磚牆為地道壁, 一般是用單磚跑砌, 也有單磚丁砌的, 還有單磚站砌的。磚墁大多采用單層條磚十字紋, 大隅首指揮室地墁是站磚拐子錦鋪法, 而且還有磚墊層。

運兵道內清理出土的文物相當豐富, 主要有東漢、三國、唐宋各時代的遺物, 有直接用於作戰的鐵刀、鐵劍、彈丸、鐵釘、銜枚等軍事器械, 也有用於生活的銅鏡、鐵燈、瓷盞、陶瓷等器物, 還有用於娛樂消閒的圍棋子以及用於購物的流通貨幣銅錢等遺物。


據史書載:曹操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戰爭勝利, 亳州古地下道, 就是曹操當年在家鄉修築的地下軍事防禦戰道。他把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暗暗送出城外, 再從城外開進城內, 反復多次, 迷惑敵人, 出奇制勝。曹操運兵道在地下蜿蜒延伸, 似無盡頭, 縱橫交錯, 猶如一座地下長城, 十分壯觀。這是我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軍事設施, 也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古代地道戰術的總匯, “它遠遠超過了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價值”, 被譽為“地下長城”是當之無愧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