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5

澄底村

2005年趙雲故里碑的出土, 引發出邢台臨城縣澄底村與石家莊正定縣對趙雲故里之爭, 目前, 澄底村有相傳的趙雲墓, 在臨城一帶還流傳著許多關於趙雲的傳說。這些傳說涉及到趙雲的出生地、趙雲的祖宅、少年的生活、武藝的學成、品德的養成、墳墓、民俗等, 並在2009年把臨城趙雲故里傳說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澄底村西崆山腳下幽靜處, 村西1.3公里有一座人工堆積而成的圓形大土丘, 相傳為趙雲墓, 該墓北東西三面丘陵環抱, 南俯泜河, 現存封土東西長35,南北寬27, 5, 面積945平方米, 保存基本完好, 1983年被文物專家鑑定為"漢代古墓"並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而且至今臨城縣部分地區仍流傳著"子龍墳遍地雲"之說, 在澄底村方圓20里內, 傳說的"趙雲墳"現存有6座。臨城趙雲故里傳說全系一代一代地口傳。有說臨城縣趙姓人家及百姓千多年來常在春秋於此祭祀。

又有說臨城趙雲墓是個衣冠墓。趙雲去世的時候, 房子縣屬曹氏魏國的領土, 魏國人不會同意為自己的仇敵建造陵墓的。村里人得知趙雲去世的消息後, 將趙雲平時穿用的衣物, 收集起來, 埋葬在一個地方, 悄悄地做了一個墓;另有傳說, 趙雲去世後, 其子趙統和趙廣剪下一綹父親的鬚髮, 派人潛回房子縣澄底村, 進行安葬, 了卻父親落葉歸根魂歸故里的歹願。亦有說墓修建的時間應當在三國之後, 或更晚一些, 有傳說修於後趙石勒時期, 因石勒敬仰趙雲, 石勒建後趙國後, 在修建襄都的同時, 在趙雲的老家房子縣澄底村重修了趙雲墓, 當時距趙雲去世90餘年, 距今1680年。長期以來, 臨城趙雲墓保管較好, 但隨著媒體對趙雲史蹟的傳播, 不法之徒開始打臨城趙雲墓的主意, 2006年的時候, 曾被盜挖, 時至今日仍留有遺痕。

有關臨城趙雲故里的傳說, 由澄底村說起, 澄底村位於泜河北岸, 因泜河水流到村西突然鑽入地下, 暗流五六里後到縣城附近又冒出而得名。泜河水為什麼流到此地要"澄底"呢?當地有個傳說, 說是三國名將趙雲出生於泜河北岸的丘底村, 小時候家境貧窮以放牛為生, 一天因疲勞躺在河灘上一塊巴掌摸樣的巨石上睡著了。這時山洪瀉下, 河神急喚趙雲躲一躲, 趙雲卻說:我正困著呢, 叫它躲一躲吧!因趙雲是天上星宿下界, 河神無奈, 只得令山洪潛入地下澄底而過, 從此丘底村便改名為澄底村。這當然只是一個是個傳說。泜河水流到澄底附近潛入地下暗流是因為這一段河床的地質構造形成的。但趙雲是臨城縣澄底村人卻隨著這個傳說流傳了近1800, 傳遍了臨城、隆堯、內丘、柏鄉以及邢台、邯鄲等地。

此外, 據澄底村宋永春、張長慶、賀順興、任小訓等老人講述, 趙雲的祖居舊址位於澄底村西北角, 那確是一塊風水寶地, 坐北朝南, 北望崆山, 南臨泜河,北東西三面成圈椅形狀, 其老宅居中, 宅旁樹木茂盛。至今, 附近幾十里的人們還深信趙雲是天上星宿下界, 能驅災賜福, 因此, 常年在樹上掛紅布以祈求保佑。

澄底村遇有趙雲曾經睡過的神仙巴掌石遺址, 傳說趙雲當年令泜水"澄底"而過時就是睡在河邊的這一塊巨石上, 石闊兩丈, 高六尺, 上有趙雲手印長約尺餘。澄底村人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劉小平回憶說, 小時候他們常常爬到石頭上玩, 遺憾的是1963年洪水過後重修公路時炸掉了。

澄底村附近有射獸村, 相傳東漢末年, 在澄底村東二、三里的地方, 有大片茂密的森林, 森林旁邊有個小村莊住著十來戶人家, 村名便叫十姓莊。趙雲小時候家裡貧窮, 除了放牛打柴外也常到十姓莊附近的森林打獵, 有一次還射中一頭梅花鹿。日後趙云成名, 為了紀念他, 十姓莊便改名為射獸村並一直沿用至今。

相傳澄底村西泜水河邊有一深潭, 常年積水, 深不見底。趙雲十一、二歲那年, 發大水, 村里盛傳潭內出了一條大白蛇, 有人看見蛇躍出水面有一丈多長。幾個好奇的孩子想知道這蛇究竟有多大但他們膽子小不敢去。他們知道趙雲膽量過人, 便去找趙雲。趙雲與他們幾個一塊去, 距深潭還有幾丈遠這幾個孩子便不敢走了。於是攛掇趙雲到潭邊看動靜。趙雲生來渾身是膽, 那怕一條蛇。當他走到潭邊時, 只見一條丈余長的大蛇從潭中躍起, 直向趙雲竄來。說是遲, 那時快, 趙云不躲不閃迎上前去, 伸手將其抓住。定睛看時, 哪裡是蛇, 分明是條銀槍。一塊來的幾個孩子見大蛇躍出水面, 嚇得掉頭就跑, 連頭也不敢回, 想趙雲一定被大蛇吃掉了。他們趕忙跑回村中告訴趙雲的爹娘。趙雲的爹娘聞訊大哭, 急忙到潭邊去救趙雲。誰知他們剛到村口, 便看見趙雲肩扛一桿銀槍回來了。他們問趙雲是怎麼回事, 趙雲講明得槍經過後, 大家都驚訝萬分。從此以後, 趙雲便在空閒時練起了槍法。雖然沒有老師, 但趙雲很有靈性, 槍法竟然大進, 使得一手好槍法。趙雲也因此名冠鄉里。

在澄底村西七十處有一座高山 , 處處蒼松古柏, 粗大十圍, 高聳入雲。山峰壁立千仞, 峰間蒼鷹盤旋, 虎豹出沒。山峰環抱著一塊平地, 平地中間有一天成的池塘, 池塘內多生蓮花, 因此又叫蓮池。這山便叫蓮花山。山東有一條深澗, 澗水四季濺珠飛玉, 叫做蓮花澗。平地西北側有幾間茅舍, 茅舍內居住一位老人。年紀約有百歲, 鶴髮童顏, 仙風道骨, 精神矍鑠。他飽讀詩書, 熟知兵策, 武藝超群。帶著四個徒弟, 講習文化, 傳授武術。雖居深山, 但對外面的世事卻洞察極細。聽說趙雲的神奇經歷後, 下山來到澄底村趙雲家中, 與趙雲的父母商議, 要收趙雲為徒。趙雲的父母高高興興的答應了。趙雲即行拜師禮, 並隨師父來到蓮花山學文習武。晚上, 跟隨師父學習四書五經, 兵書戰策;白天, 跟隨師父學習刀槍劍戟, 百般武藝。趙雲特別注重基本功的練習。為練眼力, 正午觀烈日, 漆黑之夜觀飛鳥, 迎風迎沙觀微物;為練臂力掌力, 擊弱水, 擲鴻毛, 舉巨石, 肩重木;為練腳力速度, 學猿猴攀援,與虎豹竟跑……四年後, 趙雲經論滿腹, 知忠孝禮儀, 精十八般武藝, 尤善使槍。

在臨城縣著名旅遊景點崆山白雲洞的五大洞廳之一--地府的入口處只有牛頭, 沒有馬面。據說, 馬面就是趙雲的白龍駒, 早在1800多年前就跟隨趙雲征戰天下一去未回。相傳, 東漢末年在崆山周圍突然出現了一個馬頭虎身的怪物, 又吃牲畜又傷人, 鬧得這一帶雞犬不寧, 人心惶惶。當時趙雲正在蓮花山學藝, 得知家鄉有難, 打馬直奔崆山。剛到半山腰, 一陣狂風刮來, 馬不敢前。趙雲仗劍下馬, 誰知那怪物剛撲到趙雲身前, 卻就地一滾變成一匹白馬, 這便成了趙雲的坐騎白龍駒。從此以後, 這匹馬載著趙雲南征北戰, 所向無敵, 成就了趙雲常勝將軍的美名。

趙雲洗馬(飲馬)池位於澄底村西趙雲墓左前方100米左右的山澗裡。上下兩池, 各長寬兩丈有餘, 深約丈餘, 據澄底村老人說, 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還常年清泉澄透, 水流淙淙。如今雖因氣候變化山澗乾涸, 但依稀可以感受到趙雲當年在池中飲馬, 下池洗馬的風流景象。

澄底村西南五里有個村莊叫"亂木", 其實原先叫"亂墓"。傳說趙雲死後, 蜀後主劉禪曾敕葬成都附近的錦屏山。若干年後趙雲的後人將其骸骨遷葬回原籍房子縣, 為防盜墓, 在澄底村周圍十來里地內選了幾十個墓地, 下葬那天做了幾十口棺材, 找了幾百號人輪流抬著在附近幾個村子裡轉, 張三換李四, 李四換王五, 王五換趙六, 換來換去誰也弄不清哪個棺材是真哪個棺材是假, 一直轉到天黑才分別埋在幾十個墳墓裡。墓群旁的村莊開始稱為"亂墓"。後來這個村子的人覺得"亂墓"不雅, 遂改"""", 便是今天亂木的由來。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 亂木、柏暢、崗西一帶的確還有幾十個大土塚, 1958年修亂木水庫時當土堆挖掉填了大壩。

常言說鐵路直行, 馬路拐彎。因為火車車身很長, 所以大凡鐵路都是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 直線通行。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位於臨城縣侯家韓村村北的鴨祁鐵路偏偏是平地拐彎, 棄直求彎。鴨祁鐵路是由臨城縣鴨鴿營至祁村的一條鐵路, 由比利時商人花費白銀二百萬兩修建的, 目的是運輸臨城煤礦(1886年清朝大臣李鴻章與比利時簽約成立臨城礦務局, 在祁村開採煤炭, 為中國近代的七大煤礦之一)開采的煤炭。在侯家韓村村北勘測路基時遇到一墓塚和祠廟, 人們都說是趙雲墓。比利時人想將其剷平、拆除。村民阻攔無效, 便出現了一位穿白袍端銀槍騎白馬的英俊威武的將軍, 比利時人嚇得魂飛魄散癱倒在了地上, 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只好改變了路線, 路基北移了一百多米, 拐了一個135度的大彎。如今, 趙雲墓與祠廟早已不復存在, 鐵路也早已變成了公路, 省道變成了國道, 公路幾經加寬, 但路基始終未變, 仍然繞道而行。

現在臨城縣還規劃興建“趙雲主題公園”, 該主題公園的招商規模將近1億元,在澄底村西, 以“趙雲墓”為中心, 佔地約300, 將籌建趙雲故居、趙雲故里牌坊等建築, 並且設計了長坂坡、八卦陣、三國軍營區等一系列主題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