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5

王基斷碑

王基碑《王基碑》, 全稱《東武侯王基碑》。三國魏隸書碑刻。景元二年(261)立於洛陽。清乾隆初年於洛陽城北十五里處農民於安駕溝築寨掘得, 後移洛陽存古閣, 再移嵌至明德中學壁間。現碑石僅存下半, 藏洛陽古代藝術館


《東武侯王基墓碑》自清乾隆三年(1738)金石家吳玉搢《金石存》著錄以來, 相繼錄研者不下數十家, 由於碑石形制與碑文撰書之奇特, 多引起諸金石家和書法家的重視。 《金石萃編》載:石高四尺五寸, 寬四尺, 文共十九行, 每行存字二十一至二十二不等。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 杜夢麟刻跋於末行後。新中國成立以來, 王基斷碑之名, 被列為全國第一批書法藝術名碑

相傳出土時尚有未刻完之朱書文字, “惜無人辯識, 付之鐫工, 遽磨拭以沒。 (見《授堂金石跋》)。據杜跋云:上方未刻者前三行每行一字, 徐行每行二字;下方則每行各缺五字。無立碑年月, 但碑雲基於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四月辛丑薨, 並云策鐫石表墓則亦奉敕所立。可知碑當立於基死後不久。它雖然是一塊殘缺不全的碑, 但卻成為漢魏時碑刻系先書丹後鐫字的有力的實證。

王基墓碑, 碑文不載志主姓名及諱, 為碑刻史空前絕後一點典型。王基墓碑為洛陽至今出土唯一的一塊曹魏墓碑, 亦為全國所僅見, 無以類比。王基生前, 身歷漢、魏二朝五帝, 才德兼茂, 文武名世, 有功於國, 位居列侯, 薨後敕葬洛陽, 策令樹碑, “光示來裔。為何碑文不名?清金石家葉昌熾對此作了精闢的論述:《宋書禮志》: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 禁立碑。高貴鄉公甘露二年, 大將軍參軍王倫卒, 倫兄俊述其遺美雲, 祗畏王典, 不得為銘, 此則碑禁尚嚴也。晉武帝咸寧四年又詔曰:碑表私美, 興長虛偽, 莫大於此, 一禁斷之。義熙中, 尚書祠部郎中裴松之, 又議禁斷。觀此, 則魏晉兩朝屢申立碑之禁。然大臣長吏, 人皆私立。而王基碑之立, 顯然非屬此種私立。景元二年(261年)東武侯王基薨, 不惟舉行國葬, 進而追加封贈, 以為策鐫石表墓”, 真乃敕令樹碑立碑了。因屬明違王典, 故採用權變之法, 樹碑立傳。此即概為碑文不名之因, 這種做法, 實乃秉握實權的大將軍司馬昭)的主意。


該碑書法, 結體整飭工穩, 方正疏朗, 用筆圓渾厚重, 點畫遒勁有力, 用筆多入楷法, 撇端尖而出鋒, 點有陰陽變化, 捺筆亦多出鋒, 大反鉤中間亦有出鋒之筆。字態灑脫, 靈動而有韻致, 既有不諳隸法的一面, 又有不屑古版之處。雖然有些點畫稍欠精緻, 但也可見不事雕鑿, 任意草率之意趣, 誠為三國曹魏書法之一寶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