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4

雞鳴山

小廟鎮段沖村與南崗鎮雞鳴村交界處有一小山——雞鳴山, 距合肥市區15公里, 海拔68, 面積約1平方公里, 位於雞鳴村西北角, 曹操河以東, 董鋪水庫以西, 為死火山, 有愛民路直通山上。山北腳下有一曹操練兵場﹙又稱量兵塘﹚, 山頂有兩根拴馬樁, 據稱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山上林木覆蓋, 登高遠眺, 董鋪水庫盡收眼底。關於雞鳴山的傳說, 與曹操有關。


相傳三國時, 魏以合肥為重鎮, 淝水成為溝通江淮的重要通道。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 他在自己故鄉(今亳州)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 自渦入淮, 出肥水, 軍合肥。曹操決定從六安到合肥城開鑿一條人工河, 以此溝通東肥河和南肥河這兩大江淮水系, 使淮河的船能進入長江, 以便漕運將士及糧草運到東吳去。曹操這個構想無疑是膽大的, 但他未曾想到, 卻在小小的雞鳴山遇到阻力。傳說曹操命部下楊將軍負責挖河, 楊將軍募多人挑之, 誰知日挖一丈, 夜長八尺”, 一至雞鳴時分, 開挖的河道又恢復原樣了。深挖的河道為什麼又復土如初呢?據民間傳說, 曹操此舉得罪了雞鳴山的雞神。這雞神認為, 江淮分水嶺是雞族的棲息地, 如果挖了一條河, 切斷山脈, 必然影響了雞族的生存。雞神召來分水嶺的土地爺, 命土地爺阻止修河。這土地爺不願意, 說:曹操也是一個帝星, 他要挖河。我是擋不住的。雞神便說:你要不阻擋, 我便叫你不得安神。果然, 當夜三更, 土地爺還在做夢, 雞神長鳴一聲, 滿山遍野的公雞便一齊叫了起來, 吵得土地爺慌忙起床連連作揖:雞爺, 我認輸, 我聽你的﹗”說罷, 他手一揮, 便將開河挖掘的泥土又復原了。楊將軍見白日挖河, 雞鳴復原, 便在雞鳴後動工, 多挖兩尺。但這兩尺之深無濟於事, 只留下一條長7.5公里的旱河輪廓。楊將軍挖河不成, 身心俱瘁, 一病而亡。楊將軍的手下便把他葬於分水嶺上。後人在這裡建了一座廟, 於是, 這座廟便稱將軍廟, 這段山嶺便叫將軍嶺, 這條河也便叫做將軍河了, 這座山便叫做雞鳴山了。

也有說曹操命一將軍帶領士卒及民眾, 在江淮分水嶺上(東、南淝河源頭)開挖河道, 溝通江淮。由於土質極堅, 終因工程浩大, 帶隊的將軍累死於嶺上。後人在嶺南鳳凰墩上建有將軍廟, 廟內有將軍塑像, 以志將軍業績, 將軍嶺由此得名。嘉慶《合肥縣志》載:將軍嶺在城(合肥)西四五十里, 一名分水嶺, 嶺下有分水田, 一源二流(一流入江, 一流入淮), 即淝源分流處。宋, 有楊將軍開分水田, 使二水(今東、南淝河)相合, 引淮入淝。募萬人挑之, 工不成, 將軍自刎。故而此地名為將軍嶺。地處江淮分水嶺的將軍嶺, 有著“分水田”之稱。曹操河西端盡頭的攔水壩就是原“分水田”所在地。這個攔水壩顯得比較低矮, 只超過水面一兩米高。為了紀念死去的將軍, 後人在嶺南鳳凰墩上建有將軍廟, 廟內有將軍塑像, 可惜早年已被拆除, 只有一塊碑鳳凰墩遺址”, 肥西縣將鳳凰墩列為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點”, 站在鳳凰墩上, 雞鳴山、大蜀山、小蜀山可一覽無餘。


江淮分水嶺, 在肥西井王店西南入境, 蜿蜒逶迤, 經小廟鎮入長豐、肥東, 綿延百公里。這裡能看到古江淮運河的遺跡——曹操河。唐代已不通航, 宋代曾疏浚未成, 後長期湮廢, 不為人知。現為水塘。在大片綠油油的小麥和金燦燦的油菜花中, 一段水域格外顯眼。雖然被分隔成了一個個水塘, 但在兩邊高聳且寬闊的大埂參照下, 還是能一眼分辨出一個個水塘串成的河道, 這就是歷史悠久的曹操河。兩側大堤間的河道寬約100, 大堤與水面之間的垂直高度有10多米, 由此可見當年曹操河之宏偉。從曹操河河道遺址可以清晰地看出, 河道流至雞鳴山西山腳下, 已是一片平疇, 滄海桑田。曹操河至此消失於無形。曹操河, 1800年的風雨, 沉默寡言。 1943, 駐在合肥的日軍, 施行了殘暴的大掃蕩, 合肥西鄉的集鎮, 無一不遭到狂轟濫炸, 連小小的將軍嶺也不放過。那年夏天, 三架日機, 逢趕集人多時, 轟炸、掃射、扔下燃燒彈, 將軍嶺上空頓時火光沖天。 1959, 淠史杭工程開工, 在十多萬治水大軍打開大潛山總幹的同時, 有新民壩銜接的滁河幹渠動工了, 這一工程的啟動, 撇開原曹操河”, 改道由將軍嶺街北黃沖建閘, 開渠穿越江淮分水嶺, 溝通淮河與長江, 可通行百噸機動船舶, 千年宿願終於變成現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