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9

羊公碑

羊公碑又名墮淚碑”, 位於湖北省襄陽市的峴山上, 是當地百姓懷念西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羊祜建立的, 原名為晉征南大將軍羊公祜之碑, 簡稱羊公碑。在羊祜死後, 襄陽百姓在其生前遊憩之地峴山建廟立碑, 以示紀念。每逢時節, 周圍的百姓都會祭拜他, 睹碑生情, 莫不流淚, 羊祜的繼任者、西晉名臣杜預因此把它稱作墮淚碑。

峴山坐落在湖北襄陽(今襄陽市)城南七里, 東臨漢水, 與紫蓋山、萬山並稱三峴”, 而峴山為之首, 故又名峴首山。其山雖不高峻雄奇, 卻因羊祜而聞名遐邇。羊祜非常喜歡山水風光, 及其出鎮襄陽, 每年春秋之季, 他都步出襄城, 攀躋峴山, 置酒詠詩, 終日不倦。羊祜還曾在峴山下植柏一株, 留作紀念, 後人名此樹曰晉柏(《名勝志》)。羊祜逝世之後, 襄陽百姓便在峴山羊祜生前遊憩的地方建碑立廟, 歲時祭饗。每當遊人瞻望羊祜廟前的碑石, 無不為之落淚灑涕。接替羊祜鎮守襄陽的大將杜預, 便將此碑命名為墮淚碑

到了晉永興年間(304306), 大將劉弘出任荊州刺史, 劉弘早年曾為羊祜參軍(見《晉書》卷六六《陶侃傳》), 對羊祜久懷欽慕, 其蒞任荊襄之後, 恭謁羊公祠下, 並命幕僚李興重撰了一通羊祜碑記, 刻之祠前。此即晉文名篇《晉故使持節侍中太傅钜平成侯羊公碑》。李興為當時文學名家, 《晉書》卷八八《孝友傳》中稱其有文才”, “在弘府, 劉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 使興俱為之文, 甚有辭理。所撰《羊公碑》感情充沛, 筆觸深沉, 頗為時人所推重, 遂將墮淚碑之名移貫此碑(見《襄陽耆舊傳》)。

墮淚碑傳至南齊時一度遭到毀棄。據《南齊書·張敬兒傳》載, 軍閥張敬兒統治襄陽時, “欲移羊叔子墮淚碑, 於其處立台, 綱紀諫曰:羊太傅遺德, 不宜遷動。“'敬兒曰:太傅是誰?我不識也。’”“墮淚碑可能在此時被毀。但過了不久, 即南梁大同十年(544, “墮淚碑又被重新豎立。並由劉之遴撰文, 記重立始末, 劉靈正書丹, 刻於碑陰。這便是《金石錄》中所著錄的《梁重立羊祜碑》。宋人《集古後錄》記述此碑雲:羊公墮淚碑’, 不著撰人名氏, 《襄陽耆舊錄》謂李興初撰也。梁大同十年雍州刺史以故碑闕落, 命別駕從事劉伯雄撰模立此本。碑一丈一尺。《隋書·藝文志》總集類有《羊祜墮淚碑》一卷”, 或即指此碑本。梁碑傳至唐代, 尚屬無恙, 故孟浩然詩中有羊公碑尚在之句。

五代或宋初, 峴山羊祜墮淚碑再次被毀, 宋人《集古後錄》已稱碑今不存矣。直至明弘治四年(1491)方被重新刻立, 碑文仍用李興《羊公碑》之辭。重刻之碑拓本流布甚廣, 《襄陽金石略》、《全晉文》諸書皆據以採錄。

墮淚碑同時構建的羊祜廟, 亦屢廢屢興, 北宋慶曆七年(1047, 知襄陽州事王洙奏請主持重修羊祜祠, 得旨允准, 遂興工重新廟貌, 洙並題詩志盛, 一時名流如范仲淹、知河陽事李淑、知蔡州事吳育、知光化軍事李宗易、祠部員外郎張去惑、太常博士孫抗、太子府率李康伯、著作郎範微之、大理寺丞韋不伐、襄州通判賈黯、蔡州通判劉敞、河陽推官裴昱、滄州推官馬雲、宣城縣令連庠、鄖鄉縣尉黃通等皆有唱和之作。上述諸人之詩均刻於石幢, 立於羊祜祠中。至明代仍崇祀不替(見《大明一統志》卷六十)。清乾隆時羊祜後人羊克厚在《羊氏魁公宗譜序》中, 述其道經襄陽, 曾停帆登太傅祜之廟, 敬禮稽首, 隨觀墮淚碑, 歎籲再四。清人王士禛《蜀道驛程記》、陸征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九十七)對此皆有著錄。又峴山舊有亭, “世傳為叔子之所游止也”, 南朝後樑時曾加修葺, 並立碑記(《輿地碑記目》中有《後樑重修峴山亭記》)。至宋熙寧間,襄陽太守史中輝又重加整修, 以紀念羊祜、杜預兩位先賢, 歐陽修為撰《峴山亭記》記中尤對羊祜盛德予以稱頌。

峴山羊祜祠與墮淚碑”, 在近世兵燹中不幸損毀。為了存此勝跡, 1982年襄樊市(襄陽市)文物管理處又于舊址重立新碑一方, 碑正中有現代書家所書墮淚碑三個草書大字, 筆墨酣暢, 碑倚山而立,十分壯觀, 墮淚碑現在位於湖北省襄陽市東南郊焦柳鐵路和207國道交匯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