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墓, 又稱高陵, 俗稱大墳, 位於江蘇省丹陽市司徒鎮大墳村北。孫堅為三國時代吳主孫權之父, 字文台, 他以鎮江為根據地開創江東大業, 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 孫堅征討荊州牧劉表, 被黃祖軍士射殺于襄陽峴山, 歸葬丹陽, 時年37歲。
三國時代,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多少英雄多少事,到底在今時今日還留下什麼痕跡?大家對三國時代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三國演義小說和民間各個傳說中?到底史實情況是怎樣的? 整理,搜集,轉載有關三國的資料,不同人士的親訪見證,就在今日,讓我們尋找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
20160430
20160429
竹林寺及竹林泉
竹林寺(七賢祠)遺址與七賢泉(又名竹林泉)相鄰(有說是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故居),
位於今河南輝縣魯莊與山陽村之間。如今竹林寺、竹林七賢遺跡已少見, 但後人又建起新的竹林寺, 竹林泉仍時常流淌, 但泉水已很少, 匯成清澈的小溪, 繞竹林遺址東流, 地上仍有不少翠綠的竹林。問起路過的村民, 有人說不清“竹林七賢”是誰以及典故和故事傳說, 只知道種竹是為了紀念賢人。當地老人們傳說:七賢中嵇康善彈琴, 阮籍也善彈琴, 講禮義知廉恥, 風流而不下流;劉伶善圍棋;山濤、向秀善象棋, 閒散從容, 於調兵遣將中看勝敗如何。
嵇康墓
安徽省旅遊景點。嵇康墓又稱嵇中散墓, 位於安徽省渦陽縣石弓鎮嵇山南麓(原屬濉溪之臨渙)。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的墓地。渦陽建縣前屬宿州。清嘉慶10年(1805), 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說:“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載在州乘”。其墓依山鑿石而建, 巨石封門, 上覆山土, 墓在山腹中, 外表與山一體。現墓洞已被發現,
但墓內被盜一空, 只有空墓尚存。
20160427
20160419
羊公碑
羊公碑又名“墮淚碑”, 位於湖北省襄陽市的峴山上, 是當地百姓懷念西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羊祜建立的, 原名為晉征南大將軍羊公祜之碑,
簡稱羊公碑。在羊祜死後, 襄陽百姓在其生前遊憩之地峴山建廟立碑, 以示紀念。每逢時節, 周圍的百姓都會祭拜他, 睹碑生情, 莫不流淚, 羊祜的繼任者、西晉名臣杜預因此把它稱作墮淚碑。
20160418
郭淮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是曹操與劉備兩大軍事集團爭奪陰平郡與武都郡最為強激烈的一年。據《華陽國志·漢中志》記載於“陰平郡”內文:“劉先祖據漢中, 爭二郡不得。”指陰平郡與武都郡。戰爭的結束是劉備奪得了漢中地區, 曹操奪得了武都郡與陰平郡。可是由於陰平郡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 此郡並未被曹操完全佔領。其具體情況是, 位於摩天嶺以北, 屬於白水江流域的陰平道地, 因其與武都郡共為一體被曹操佔領。位於摩天嶺以南, 屬於涪江流域的剛氐地區, 因與涪縣(今四川綿陽市)等地山水相連, 交通一體而被劉備據有。這樣, 原廣漢屬國(即陰平郡)轄地, 就一分為二, 以摩天嶺為界, 北歸曹操, 南隸劉備。自此以後, 魏蜀兩國為控制隴南地區, 展開了長達五十餘年的激烈的角逐, 成為三國後期魏蜀交兵的主要戰場。
20160416
赤壁古戰場
三國赤壁古戰場, 赤壁之戰發生地, 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 是經歷了一千八百年滄桑仍尚存原貌的古戰場。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 又石刻“赤壁”二字, 相傳為周瑜所書, 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 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跡。周郎石像, 傲對長江, 壯志滿懷指點江山如畫;拜風台上, 諸葛武侯羽扇輕搖, 巧借東風, 借出千年來震古鑠今的一戰, 借出一個三國鼎立的新格局;鳳雛庵下, 千年紫藤、參天銀杏依舊蒼翠,
當年鳳雛先生在此隱居巧連環獻計;一龍一鳳, 齊聚赤壁, 讓這一方土地借臥龍鳳雛雙英之勢一飛沖天, 在歷史長河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60413
20160412
峻陽陵
晉武帝司馬炎峻陽陵, 位於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南蔡莊村北2.5公里的山坡上。據《古代陵寢》、《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中華帝陵》、《洛陽市志·文物志》載:峻陽陵墓地背靠海拔252.8米高的首陽山(或稱鏊子山), 面對低平、開闊的伊洛平原。此處為一塊北高南低的臺地, 現存三個小塚, 且相距很近, 此外別無他塚。1930年12月, 晉武帝貴人左棻墓誌出土于南蔡莊北側“峻陵兒地”, 志稱:“左棻……葬峻陽陵西檄道內。”
20160408
司馬懿藏兵洞
司馬懿藏兵洞位於濟源市太行山沁河大峽谷寨河境內的黃牛嶺。寨頂是隋唐名將雄闊海占山為王的地方, 寨頂留有石門轉窩, 石槽, 官龕, 拔劍石等遺存。從寨頂到渠首這一段的沁河和沿途的山寨統稱寨河。司馬懿藏兵洞就是寨河景區古棧道的一部分, 傳說是司馬懿運送軍糧和士兵的秘密中轉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