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8

鄧艾父子墓(劍閣)

位於四川劍閣縣城北鎮以北10公里北廟鄉孤玉山南麓, 鄧艾父子被誣陷謀反在此殺害。其墓外表系高2.6, 長寬各7.4米的土堆, 邊緣用塊石壘砌。土堆下是青石修造的石墓, 由於年久失修和人為破壞, 墓道已垮塌不清, 墓碑書魏征西將軍鄧艾墓 距鄧艾墓右側50米處是鄧艾廟, 又稱彰順王廟(彰順王是五代前蜀王建天漢元年給鄧艾追封的諡號), 其廟始建于唐以前, 規模宏大, 歷代不斷擴建維修。今僅存正殿, 用作北廟鄉小學學生宿舍。

過去, 每年二月, 老百姓都要辦會和演戲。原南充專員林維幹立石碑於墓前, 並書《魏將軍鄧艾之墓》, 還摘錄李榕著的《十三峰書屋全集》中有關評鄧艾被殺的論述刻在碑上。現在鄧艾墓碑碣具存, 廟僅存正殿。文革期間, 墓穴被掘, 發現墓穴並列兩室用青石板修造。兩穴室中各有一座棺位, 各長3, 1.4, 1.8, 雙穴並列, 中間距離2米。從墓的穴位看, 是鄧艾父子各寢其位。

鄧艾, 字士載, 河南棘陽人。魏景元四年(263年)秋, 司馬昭遣鐘會、鄧艾率兵伐蜀, 一舉攻克漢中之後, 蜀將姜維退守劍門關, 魏軍久攻不克, 鄧艾探知有小路可通江油, 且守兵薄弱, 便於是年十月率兵偷渡陰平, 乘虛攻下江油, 破綿竹關(今德陽黃許鎮), 直取成都, “漢後帝禪率群臣面縛就降。鍾會對鄧艾取蜀獲得頭功深懷嫉妒, 便夥同胡列、師纂等假奏魏主艾所作悖逆, 變釁以結。司馬昭密令衛瓘, “……瓘遣田續等討艾, 遇於綿竹西, 斬之, 子忠於艾俱死。鄧艾部將想將其屍體運回洛陽, 行至孤玉山下, 人困馬乏, 見該地樹木蔥蘢, 山林幽靜, 便將鄧艾父子就地安埋。

古代蜀道險峻, 成都距洛陽相距千里, 兵卒欲將鄧艾父子屍體運至洛陽至少得20, 屍體不可能長時間折騰而不腐爛。孤玉山又正當蜀道, 因此鄧艾父子埋于此地完全有可能。加之鄧艾父子冠以反叛之罪, 士卒將其草率埋掉也在情理之中。北廟鄉民間流傳至今的很多有關鄧艾的傳說, 也可作為鄧艾父子埋于此地的佐證。曾經停放過鄧艾父子屍體的一塊石頭, 後人稱為攤屍石”, 其上還刻有鄧艾簡歷。相傳鄧艾的刀曾落入山下的一條小河中, 故將其河取名為關刀河。另有鼓樓山、印臺山。其得名也與鄧艾有關。

歷代史書也對鄧艾葬於孤玉山作了大量記載。明代史學家曹學佺著《蜀中名勝記》載:《碑目》雲:劍閣有《魏太尉鄧公神廟記》, 唐劍州刺史邢冊題。又《鄧衛聖侯碑》唐刺史郭准立石。’”雍正《劍州志》記載:彰順王廟在縣北二十裏的孤玉山, 魏征西將軍鄧艾廟及鄧艾墓在焉。王象文《蜀碑》記唐時劍州已有鄧艾廟碑, 斯廟之興在唐以前。《劍閣縣續志》也有同樣內容的記載。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明弘治八年(1495年)撰刻的石碑, 也對鄧艾的死因及鄧艾廟祭祀的盛況作了較詳細的記載。上述記載說明, 鄧艾葬於孤玉山在唐以前的文字中已有記載, 加之現存墳墓的現狀, 可以確定劍閣鄧艾墓很可能是真墓而不是衣冠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