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4

漢魏洛陽城遺址

漢魏洛陽城遺址即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的都城遺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約15公里。西周初在此築城﹐稱成周。因在雒水之北﹐戰國時稱雒陽﹐兩漢因之﹐曹魏以後改為洛陽。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在此建都。獻帝初平元年(190)遷長安時﹐雒陽宮廟﹑民居被焚毀。魏文帝黃初元年 (220)在漢代舊址上建都﹐西晉繼之﹐至永嘉五年(331)後﹐洛陽又在戰亂中遭破壞。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自平城遷都於此﹐經大規模改建﹐都城形制為之一變。孝靜帝天平元年(534)遷都鄴城﹐元象元年(538)洛陽城又一次在戰火中被毀。隨唐洛陽城往西移至今洛陽市區一帶﹐漢魏洛陽城遂廢棄。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2年開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期在這裏進行全面的調查發掘﹐究明瞭城的平面形狀﹑城牆的規模﹑城門和城內主要街道的分佈﹑武庫和太倉的位置﹐並根據城門和街道的分佈情形﹐推定東漢南宮和北宮的範圍﹐發現了北魏宮城的主要遺跡。發掘工作的重點﹐在於城南的明堂﹑辟雍和靈台﹐它們是中國古代都城特有的禮制建築﹐靈台則是當時的天文臺。最高學府太學的遺址也經勘察和部分發掘﹐出土許多石經的殘塊。(詳情見《三國一二事 - 漢魏都城規模巨 洛陽劫難歷世摧》)

http://onetwosanguo.blogspot.hk/2016/02/blog-post_1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