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黃蓋墓(南陵)

黃蓋墓位於南陵縣許鎮鎮, 距黃墓填街南200米的王家墩(王墓墩), 西臨漳河, 面積約500平方米, 曾有墓碑, 文曰:“丹陽都尉偏將軍黃蓋墓”, 現已毀。據舊志記載:“相傳今附近的王姓為其後裔。”當地的老百姓至今把黃墓說成“王墓” , 說明有其一定的根據。


南陵古稱春谷, 周瑜、周泰、黃蓋曾先後任春谷長。據民國《南陵縣志•卷七輿地》記載:“丹陽都尉、偏將軍黃蓋墓:在下北鄉黃墓渡東, 邑人歲祀黃將軍於此。康熙辛丑, 知縣宋廷佐修其兆域, 為文立石以表之。相傳其子孫今更王姓。”是說在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 宋庭佐在南陵知縣任上, 曾重修黃蓋墓, 並於墓前立碑撰《黃將軍墓碑記》:“南陵之有黃墓, 舊傳吳偏將軍黃蓋公覆葬地, 在北郊三十里外, 與繁壤接而介大河, 有渡, 即名黃墓。兩邑志皆同……”這說明黃蓋墓之說早而有之。 《零陵地區志》雲:“黃蓋病故後, 吳國各地繪其形貌, 四時祭祀, 以示懷念。至今安徽省南陵縣(原春谷縣)仍有以黃蓋墓命名的黃墓鎮。”

離開神仙台, 沿G205國道一路向南, 便可直達許鎮。到了許鎮後, 再往西奔黃墓渡方向, 便可抵達位於縣道南側的王家墩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南陵縣•黃墓鎮》雲:“三國吳將黃蓋墓在鎮南渡口, 稱黃墓渡, 鎮以渡名。”《新編中國地名辭典》雲:“黃墓渡(鎮名):在安徽省繁昌縣之東南二十三公里, 水路至蕪湖縣五十五公里, 附近有黃蓋墓, 因名。”進入村中樹林後, 攪到一個不大的水塘, 四周全是樹木, 已沒有墓墩形制。據老村民介紹, 黃蓋墓, 原本方圓十來米, 幾米高, 並不十分高大。 “破四舊”那年, 村民響應政府號召, 一起動手挖唄。當年還算手下留情, 沒有把土墩全部破壞, 只挖了其中的2/3, 後來因常年積水, 就形成了該水塘。土墩只剩下1/3的部分未開挖, 保留至今, 就是上圖中的一段狹長土埂。挖到最後, 並沒有發現棺槨痕跡, 只出土了一些壇壇罐罐。

原來, 在“破四舊”之前不久, 當地來過一位上海某高校的教授, 對黃蓋墓進行過一番考察。那位教授根據當時立於墓前南面的一塊墓碑上面對記載, 為清代康熙年間(康熙六十年, 公元1721年)重修黃蓋墓所立的文字, 認定這里便是黃蓋墓。上世紀八十年代, 當地文管所有曾來此調查, 並希望村民能找回“破四舊”時砸壞的那塊康熙年間的墓碑。村民遺憾地說:“那哪找得到, 當年誰還管那個, 砸了就往邊上一撂, 日後可能種田翻土什麼的, 就給埋了也未可知。”需要說明, 那時砸碑, 也並不是徹底性的毀滅, 只是敲掉一角或斷為兩截, 因此, 還是可以期待日後的某一天能重見天日。當年挖到的那些壇壇罐罐也不知所終, 且只挖到了壇壇罐罐, 未見其他標誌性隨葬品。該墓已列為了縣級文保單位, 但當地並未立文保碑。

其實黃蓋墓還有好幾處, 1992年在黃墓渡附近挖出一座大型墓葬, 也推測可能就是黃蓋墓。另外, 南昌, 武陵等也有黃蓋墓的傳聞, 但黃蓋本身為零陵人, 三國時歸葬的風氣盛行, 加上這南陵黃蓋墓的規格來看, 即使是與黃蓋有關, 可能只是衣冠塚或用作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