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橋鎮永安村安置了一座廟宇—糜相公廟。據當地百姓介紹, 它的建廟史甚至可以追溯至南宋時期。三國時期, 劉備有兩位妻舅—糜竺、糜芳, 他們一文一武, 為劉氏鼎立三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宋時期, 當時的汴京(今開封)為糜竺建起了廟宇, 人稱糜相公廟。隨後宋室南渡, 糜竺被封為土地爺跟著遷徙到了今杭州之地。
南宋末年, 糜相公廟毀于戰亂, 廟裏的當家和尚逃至今桐鄉一帶化緣, 打算重建廟宇, 當地的百姓聞知京城土地爺要落戶此地, 紛紛慷慨解囊, 今高橋鎮永安村一男子捐了建廟土地七畝三分, 糜相公廟從此安家落戶高橋。
明嘉靖年間, 糜相公廟已有土地殿、觀音殿等建築群, 其中觀音殿是一座飛簷鬥角的獨立建築, 號稱脫空觀音殿, 據說全國也只有三座半。當時, 每至佛期, 糜相公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至清朝時期, 乾隆六下江南, 也對糜相公廟有所耳聞, 還御賜紅木雕描金聖旨龍牌一尊, 可惜這尊寶物在解放初被廟裏一抽大煙的和尚賣至海寧地界一廟中, 至今還流落民間。隨後, 太平軍起義, 幾朝幾代人心血鑄就的廟宇毀於一旦。光緒年間, 糜相公廟陸續重建, 並初步恢復原樣, 廟前還增設了一座戲臺。文革時期, 在破四舊及其他因素影響下, 糜相公廟又被拆得一乾二淨。
現在這座糜相公廟是改革開放後,
現永安村、毛水浜村等地的百姓為紀念這座飽經風霜的廟宇而逐年捐款重修的, 規模已大不如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