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蕩山是久負盛名的古戰場。地處勉縣城北五里的秦嶺南麓, 東起堰河, 西止群峰綿延的米倉山, 十餘里之長。層巒迭嶂, 溝壑起伏, 是古代戰爭的戰略要地。而天蕩山主峰, 陡峭挺拔, 危岩吊懸, 名叫天蕩嶺, 與城南十里的定軍山隔漢江遙望, 成為犄角之勢, 西控甘隴, 南蔽巴蜀, 是漢中西部的門戶。
天蕩山位於勉縣城北5公里, 南與定軍山隔漢江遙遙相望, 山中有米倉山, 圓若覆蓋, 曾是曹操屯糧之地(《三國志》裡稱其為北山)。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劉備派趙雲、黃忠等擊敗米倉山守將, 迫使曹操退兵, 從而決定了定軍山之戰的決定性勝利。
公元191年, 張魯從成都率兵北上, 走廣元過棋盤, 進攻漢中太守蘇固, 突襲古陽平關, 佔領天蕩山, 南佔定軍山, 為漢中奪取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公元215年, 曹操出征漢中, 走的是陳倉棧道, 漢中的道口便是天蕩山東側的堰河, 戰敗張魯, 漢中收入囊中後, 便「運米北上(指天蕩山)下, 數以萬囊」, 作為糧草囤積之地。
公元217年, 曹操佔據漢中後, 企圖長期與蜀對峙, 駐重兵、運米數万積於天蕩山。曹操曾曰“天蕩山糧草之所, 是漢中軍士養命之源,
倘有所失, 則無漢中也”。
公元219年, 劉備從四川進攻漢中, 當時天蕩山是曹軍大將夏侯淵、張合駐漢中軍隊的屯糧之所。曹軍駐守在陽平關(今勉縣水磨灣)與劉備對峙一年多, 劉備帶著法正、黃忠等強將精兵久攻不克, 於是改變策略渡過沔水(漢水), 將夏侯淵誘至定軍山下的戰地溝(今勉縣定軍山鎮元坪村)斬殺。隨即曹操親自帶兵來戰, 老將黃忠憑一時血氣之勇, 率領精兵到天蕩山欲奪曹軍糧草, 不料中了埋伏, 危急關頭, 大將趙雲帶領幾十個騎兵趕到, 殺退曹軍救出黃忠;又聞偏將張著受傷被困重圍中, “雲复馳馬還營迎著”, 救了回來。曹操大怒, 摧動大軍渡過漢水追到了趙雲的營寨前(今勉縣右所村一帶), 卻見趙雲單槍匹馬立於寨門, 曹操疑有伏兵正準備退軍時, “雲雷鼓震天, 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
公軍驚駭, 自相蹂踐, 墮漢水中死者甚多。”第二天劉備巡視趙雲營寨時稱讚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天蕩山地勢比定軍山還要險要, 夏侯淵被殺後, 黃忠攻占了此山, 也就在這裡駐兵。現在天蕩山坳上有一座廟, 叫“天燈寺”。寺周圍是茂密的古樹, 一棵棵直參雲天。寺前有一塊巨石, 據說是黃忠斬夏侯淵得勝回營後的下馬石。隔江天蕩山天燈寺前有一巨石, 相傳是當年黃忠得勝回營下馬的踏腳石。每當夜幕, 寺院上空有光如晝, 故名天燈寺。也有說該寺因天蕩山而得名, 原稱天蕩寺。悠悠歲月, 幾經滄桑, 至上世紀八十年代, 天燈寺面目全非。 1996年勉縣人民政府根據群眾的願望, 批准開放了天燈寺佛教活動場所。在各方的努力下, 相繼建成了三聖殿、藥師殿、僧舍樓、財佛殿等建築, 並對寺院作了整體規劃。如今的天燈寺又初具規模, 正在恢復它往日的恢宏氣勢。還有黃忠插旗山等古蹟。斗轉星移, 硝煙散盡, 當年的刀光劍影已成為歷史。如今的天蕩山, 作為三國遺跡, 憑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秀美的自然風光, 成了一處旅遊勝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