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墓位於江西省瑞昌市桂林街道立新橋東南方向200米 處的河床草坪, 被茂林修竹環抱著。明代萬曆四十五年(1617), 清咸豐五年(1855), 兩次立碑, 鐫“大漢副都督亭侯程普公之墓”。由於年久失修, 碑石無存, 僅留墓地。1985年10月21日 , 瑞昌縣人民政府公佈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並籌備重建。
三國時代,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多少英雄多少事,到底在今時今日還留下什麼痕跡?大家對三國時代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三國演義小說和民間各個傳說中?到底史實情況是怎樣的? 整理,搜集,轉載有關三國的資料,不同人士的親訪見證,就在今日,讓我們尋找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
20160729
20160728
膠南帽子峰
帽子峰, 位於青島膠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魚池村, 是大珠山眾多的險峰奇觀之一, 海拔223米 。峰頂突兀險峻, 隆起寬大, 狀似禮帽, 故名帽子峰。帽子峰挺拔險峻, 不易攀登。站在帽子峰上東可以看到靈山島, 西眺琅琊台, 南望大海, 北仰大珠山。據說徐庶曾隱居膠南, 早年帽子峰曾建有徐庶廟。廟宇呈正方形, 四面各3.5米 ,
高4米 , 飛簷斗拱, 青瓦蓋頂, 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築。廟內正面有泥塑徐庶像, 正中是香案, 牆壁繪有壁畫, 歷代香火旺盛;廟外北側有涼棚, 相傳是徐庶看書觀海之處。廟宇早已坍塌, 但其廟基尚清晰可見。涼棚處仍保留著幾處立頂柱的柱洞。徐庶隱居膠南沿海一帶時, 曾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漁民做了許多好事。為了紀念他, 人們在帽子峰上建起徐庶廟。雖然徐庶廟已坍塌, 但當地人們仍對帽子峰有特殊的感情, 帽子峰上一直香火不斷。每逢三月三、九月九, 漁民們便登峰祈禱。
20160727
小平津關
小平津關, 是東漢靈帝為抵禦黃巾軍所設的八關之一。它和孟津關形成掎角之勢, 共扼黃河咽喉, 鎮守洛陽北大門。小平津關以黃河河道為天然屏障, 易守難攻。關隘依古渡口而設, 隨著河道的變遷, 如今遺址已難以確定, 多數人認為小平津關位於今孟津縣會盟鎮花園村。
20160726
團山鎮水淹七軍遺址
關羽水淹七軍遺址位於樊城西北約5公里 的的鏖戰崗到團山鎮一帶。據《資治通鑒》卷六十八記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關羽“自率眾攻曹仁于樊, 仁使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等屯樊北。八月大霖雨, 漢水溢, 平地水數丈。于禁等七軍皆沒, 禁與諸將登高避水, 羽乘大船就攻之, 禁等追迫遂降。龐德在堤上披甲持弓, 箭不虛發, 自平旦力戰之日過, 羽攻益急, 矢盡短兵接, 德戰益怒, 氣愈壯, 而水浸盛, 吏士盡降。德乘小船欲還仁營, 水盛船覆。矢弓盡, 獨抱船覆於水中, 為羽所得。”
20160722
20160719
袁紹墓
前高龍華古墓, 位於河北省滄縣高川鄉前高龍華村, 以村命名, 傳說為袁紹墓(當地人按其堆土形狀, 稱之為“大疙瘩”)。該墓為典型的漢墓, 封土高大, 封土為橢圓形, 高8米 , 東西徑52米 , 南北徑36米 , 占地1510平方米 。
20160706
20160705
秦宓墓
秦宓墓於家鄉德陽城北秦宓村, 人稱‘五星堆’。現留有祠墓, 墓前有八米高的大石碑, 有銘文:‘漢司農秦宓字子敕墓’。碑額上刻有‘通天地人’四字。祠西有秦宓故宅。南有秦宓祠, 祠內有秦宓坐像, 有與東吳使者辯天故事繪畫和名人題詠, 有詩碑數塊, 多數因年代久遠, 字跡風化湮消。
20160703
猇亭三國古戰場
三國猇亭古戰場位於長江峽口(現宜昌市), 南北兩岸懸崖陡壁, 群峰疊嶂, 在虎牙山的絕壁上有一條長1500米 的古棧道, 猶如一條巨龍遨遊在懸崖峭壁之間。“猇亭”這一地名的由來, 與一個三國故事相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