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縣武侯祠位於陝西漢中勉縣,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與武侯墓隔漢江遙遙相峙, 建於景耀六年春。舊時武侯祠多如繁星, 不勝枚舉。現在, 全國尚存有規模較大的武侯祠9座。而陝西漢中勉縣武侯祠是皇帝下詔修建的, 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約50年, 堪稱“中華第一武侯祠”。
據史料記載, 在亮死後, 蜀人十分思念, 紛紛要求為他立廟, 朝廷認為不合禮制,
一概不准, 百姓便在道上私向拜祭, 後來有人建議在成都立廟, 但劉禪沒有聽從, 直到263年春天, 習隆、向充上表以周人懷念召伯, 越王勾踐思念范蠡的故事勸諫劉禪為諸葛亮立廟。公元263年, 即諸葛亮死後第29年, 劉禪才下詔立祠。當時因“建之京師, 又逼宗廟”, 故選祠址於定軍山下的武侯坪, 祠靠近墓所。這是全國唯一由皇帝下詔並撥給銀兩修建的祠廟, 是唯一的“官祠”,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武侯祠, 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
整個祠廟佔地80餘畝, 為明、清建築, 祠坐南向北, 背臨漢水, 面對公路, 南北長約200米, 東西寬約120米, 呈長方形。四周有圍牆, 地基八十畝, 共有七院五十四間房舍。規模宏大, 建築雄偉, 亭台樓閣, 遍布祠中。歷經1700多年, 融古建、園林、文學、藝術、書畫、雕刻、彩繪於一體, 是一座代表陝南地方傳統建築風格的千年古祠。
祠內文物豐富, 匾聯層層, 碑石林立, 古樹名木甚多。祠前為牌坊, 高10米, 八角起翹, 牌坊中寬6米, 東西兩側各寬3米, 四柱落地, 上蓋灰瓦, 坊上一面隸書“漢丞相諸葛武鄉忠武侯祠”十一大字, 一面書“天下第一流”五個大字, 遊人至此, 無不肅然起敬。武侯祠自魏晉以來, 歷代名人留下墨跡甚多。唐朝李商隱、宋朝陸游、明代薛宣、清代王士禎等, 都曾來此賦詩題字。目前保留下來的碑石有60多通, 匾30多方, 聯20餘幅。祠內遍懸匠、聯, 匾額有:“高山流水”'“醇儒氣象”, “代仰清高”, “大漢一人”, “大器無方”, “天下奇才”, “其猶龍乎” , “山高水長”, “伯仲伊呂, ”其中“忠貫雲霄”為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御賜”。對聯有:“扶漢室堅惟謹慎, 乃能擔當事業;伏龍譽早必深潛, 而後騰踔雲霄。”馮玉祥將軍1928年題:“成大事以小心, 一生謹慎;仰風流於遺跡,
萬古清高。”嵌於大殿背後牆上;琴樓上有“石琴”一張, 長115厘米, 頭寬24厘米, 尾寬20厘米, 上刻“章武元年”, 叩之清亮, 悅耳, 傳為晉汶水胡韜作。可惜文革時期被摔斷了。在眾多石碑中, 豎有沈迥刻立的“蜀漢丞相諸葛武侯新廟碑銘并序”唐碑一通, 系唐德宗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 與明碑最為珍貴。 《唐碑》於1979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書法藝術名碑”; 大殿內, 有諸葛亮泥塑坐像一尊, 羽扇綸巾, 目光凝重, 栩栩如生, 側塑關興、張苞站像。坐像前額殿中, 懸有清嘉慶皇帝於嘉慶八年(1803年)親筆御書“忠貫雲霄”匾額。
祠內有古柏18株, (原有64株)直徑都在1米左右, 高大, 繁茂, 鬱鬱蔥蔥, 為祠增色。鼓樓東院有“旱蓮”一株, 高約l0米, 直徑約40厘米, 古柏經林學專家測定已有1700多年樹齡;旱蓮被證實為世界稀有花樹, 樹齡400餘年, 被確定為漢中市“市花”。春初開花, 類似蓮花, 芳香數里, 別開生面, 人們把它理解為是諸葛亮淡泊廉潔的象徵。
我們也去了武侯祠(勉縣)
回覆刪除我的遊記:
http://travelbyod.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