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簡牘博物館位於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92號, 成立於2002年, 是國內首座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於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佔地30畝, 主體建築面積14100平方米, 綠化廣場8000餘平米, 館內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 分為上下兩層。藏品主要為1996年長沙走馬樓出土的14萬餘枚三國孫吳時期紀年簡牘和2003年發現的2萬餘枚西漢初年紀年簡牘,
另外, 青銅、漆木、書畫、金銀等其它藏品約3500件。 2009年5月, 長沙簡牘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2017年1月, 長沙簡牘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7年5月18日, 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
長沙簡牘博物館館內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 分為上下兩層, 展廳一層為《文明之路——長沙簡牘博物館基本陳列》, 該陳列由四個部分組成, 《三國吳簡》 、《中國簡牘》、《世界文字載體》和《中國簡牘書法》, 二層為《長沙出土文物精華展》, 由《青銅神韻》、《湘楚瑰寶》、《兩漢遺珍》、《瓷釉華彩》四個部分組成。
基本陳列
三國吳簡
三國吳簡系統介紹三國吳簡的形制、內容及學術界對該批簡牘的研究成果, 重點展示吳簡中關於賦稅、籍薄、司法、戶籍、職官、紀年等主要內容。
中國簡牘
中國簡牘主要通過圖文和實物相結合的形式按時代序列介紹了戰國至魏晉時期各地區簡牘發現與研究的主要成果, 使觀眾能能清晰了解中國簡帛學發展歷程。
世界文字載體
世界文字載體主要介紹世界各地自古以來文字書寫載體的基本情況, 使觀眾充分認識作為文明基本要素的文字在世界各地的承載與傳播。
中國簡牘書法
中國簡牘書法主要以圖版形式介紹中國簡牘書法的演變、發展和成熟過程。
長沙簡牘博物館藏品主要為1996年10月長沙走馬樓J22號古井出土的14萬枚三國孫吳時期紀年簡牘、1997年5月長沙五一廣場西北側科文大廈工地出土的數百枚東漢簡牘和2003年10月長沙走馬樓J8井出土的2千餘枚西漢初年紀年簡牘, 以及1993年發掘的西漢長沙王后“漁陽”墓簡牘、青銅、漆木、書畫、玉石、金銀等文物約3500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