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墓位於涿州市清涼寺辦事處蘆家場村(盧植故里)北約100米處。墓地佔地10畝, 修建於2001年。墓地座北向南, 南有停車場, 自停車場向北, 有一仿明清影壁遮掩山門, 影壁高4.8米、寬19.8米, 影壁後面是山門, 山門為仿唐建築, 高約7米。山門以里有東西殿各三間, 均為仿唐建築。東殿曰范陽堂, 西殿曰敦目堂, 中軸線上為甬路, 甬路向北踏仿漢石橋過金水河為仿漢牌樓, 牌樓高寬各約4米, 牌樓北有階梯可到封土處, 封土高約3米, 直徑9米, 即為盧植墓。
涿州盧氏家庭素有“代代出名士”之稱, 在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數十位。其中史書上記載最早、名望最高的, 當數東漢被譽為“才兼文武”的政治家盧植。盧植, 字子乾(?—192)。少年時拜經學家馬融為師, 被朝廷譽為“才兼文武”。靈帝時任博士, 後派往九江、廬江任太守, 後以病辭官。
盧植辭官後回家著述, 作《尚書章句》、《三禮解詁》, 並上書陳述整理古籍, 設立學官, 為此拜盧植為議郎, 與當時著名學者馬日石單、蔡邕、楊彪等人共校《五經》, 續補《漢紀》, 後任尚書。
中平元年(184), 河北地區爆發黃巾起義, 盧植為北中郎將, 奉命率兵圍剿。盧植圍廣宗, 與黃巾軍相持城下。時小黃門左豐來廣宗詣軍, 以盧植沒有送禮而對盧不滿, 在皇帝面前進讒, 誣盧圍而不戰。盧植由此被押回京, 帝欲加罪, 後經車騎將軍皇甫崧說明實情方被赦免。
東漢末年, 王綱日墜, 宦官張讓劫少帝劉辨出京, 眾官員無人敢制止。盧植一人深夜追趕, 與河南中郎掾閔貢一同把劉辨救回。劉辨死後, 董卓當政, 圖謀篡逆, 公開議皇帝廢立之事, 眾官員沒人敢言, 獨盧植正顏抗議, 董卓大怒, 要殺盧植, 議郎彭伯建曰:“盧尚書海內人望, 今先害之, 天下震怖”。盧被免官。盧植料董卓終將加害於已, 乃以病求歸, 隱居上谷。初平三年(192)卒, 葬涿縣東河村。
盧植以名著海內, 學為儒宗, 士之楷模, 國之楨幹, 為歷代所敬重。曹操徵柳城經涿縣, 曾命守令, 遣丞掾修繕盧墓, 並歲時祭掃。後從祀於孔子廟庭之中。盧植後人, 歷代不衰, 至今仍繁衍於海內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