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碑是東漢年間人們為頌揚曹娥的美德, 紀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漢元嘉元年(公元151年), 會稽上虞令度尚為孝女曹娥造墓建廟, 並立石碑, 先使屬吏魏朗為之操筆, 久而未出, 遂命其弟子邯鄲淳作碑文。現存在曹娥廟的曹娥碑是宋代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書。此碑高2.3米, 寬1米, 為行楷體, 筆力遒勁, 流暢爽利,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已近千年, 彌足珍貴。
曹娥廟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曹娥街道孝女廟村, 始建於東漢元嘉元年(151年), 早年又叫靈孝廟、孝女廟, 是為彰揚東漢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處紀念性建築。此後幾度毀壞, 幾度重建。 1985年重修開放, 被譽為“江南第一廟”。東漢著名曹娥碑已失, 今存宋碑, 由元祐八年(1093)書法家蔡卞摹拓本重書。曹娥廟坐西朝東, 背依鳳凰山, 面向曹娥江, 佔地6000平方米, 建築面積達3840米, 主要建築分佈在三條軸線上。整體建築規模恢宏、佈局嚴謹, 以雕刻、楹聯、壁畫、書法(古碑)“四絕”飲譽海內外, 被世人稱作“江南第一廟”。 2013年3月曹娥廟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娥碑》記載的是曹娥投江尋父的孝行, 碑文雖僅僅只有442字, 但“彰孝烈”其情其旨自溢於言表。如果用現代漢語解讀之, 我們便能諦聽到這樣一個淒美動人、可歌可泣的故事, 以及人們那泓折心動容的哀傷……《曹娥碑》碑文的撰寫, 是在曹娥去世八年以後的事。東漢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 上虞縣長度尚對曹娥“悲憐其義, 為之改葬, 命其弟子邯鄲子禮(即邯鄲淳)為之作碑。”度尚原請魏朗撰文, 因魏朗已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學者, 一向以治學嚴謹著稱。為曹娥撰寫碑文, 其時非魏朗莫屬。然而, 魏朗擔心寫不好會貽笑後世, 故佯作未成而轉請別人。邯鄲淳時甫弱冠, 只見他從容捉筆, 少許構思, 一揮而就, 眾人嗟嘆不暇。當魏朗閱過邯鄲淳的文稿後, 大加讚賞, 而將自己的底稿銷毀了之。於是, 《曹娥碑》上刻寫的便是邯鄲淳撰就的碑文。
碑之既立, 加以碑文妙絕, 自引得憑弔者如雲似潮。其時著名的學者蔡邕, 便是其中一人。當年遇赦後, 其因懼宦官報復, 不敢回鄉里。在10多年的流亡生涯中,
他“遠跡吳、會”。聞《曹娥碑》, 蔡邕徑訪之, “值暮夜, 手摸其文而讀, 題八字於碑陰:'黃絹幼婦, 外孫齏臼'。”隱“絕妙好辭”四字。此碑早年散失。經考查《新唐書》記載:“唐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越州大風海嘯”。四至五年浙江又連遭大水, 推究當在此時墮江失落。
據傳一次, 曹操率兵出潼關, 途經藍田, 悉知前方就是故友蔡邕莊上, 便令軍馬先行, 自己帶著百餘騎近侍來到蔡邕莊前。那時, 蔡邕的女婿董紀在外地做官, 只有蔡邕的女兒蔡琰在家, 聞曹操到此,
急忙出外相迎。禮畢, 曹操見壁上懸掛著一幅碑文圖軸, 便上前觀看。又聽文姬夫人講了曹娥孝行和度尚為之立碑, 先父摸碑題辭的故事。曹操問題辭的含義, 蔡琰回答說:“這雖是先父所題, 但我實在不解其意。”曹操又問眾謀士有誰能解?正當大家面面相覷之時, 主簿楊修拱手作答:“此乃辭語謎面, 我已猜出。”曹操即予制止, 說:“你暫不要講, 給我思考一番。”行至三十里外, 曹操忽然茅塞頓開, 對楊修說:“我亦猜出來了, 你先說出來讓我聽聽。”楊修解釋道:“'黃絹'就是有色的絲, 是'絕'字; '幼婦', 即少女也, 女旁少字, 是'妙'字;'外孫', 乃女之子也, 女旁子字, 是'好'字;'齏臼'乃受五辛之器也, 受旁辛字, 是' '('辭'的繁體)字。合起來, 是'絕妙好辭'四個字。”曹操聽後驚嘆道:“爾之才思, 敏吾三十里也。”。
《曹娥碑》之名振天下, 亦跟書法名家有關。在碑文風靡全國之時, 晉代書聖王羲之, 宋代著名書法家、王安石女婿蔡卞等人, 亦紛紛摹寫碑文。尤其是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的字本, 堪稱傳世精品, 其造詣僅亞於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有人稱:“邯鄲文與右軍書, 珠聯璧合, 乃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寶庫的瑰寶!”信然!至為惋惜的是, 書聖王羲之摹寫的碑刻早已佚失, 其書寫的碑文, 曾被刻成法帖, 可見諸王羲之書法精品集, 現存曹娥廟內的是蔡卞摹寫的碑刻。唐玄宗天寶中, 詩仙李白, 因侮弄高力士, 得罪楊貴妃, 被排斥離開長安, 漫游江湖, 曾專程趕往曹娥廟讀碑, 有詩為證:“人游月邊去, 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佇,
入剡尋王許。笑讀《曹娥碑》, 沉吟黃絹語。”
碑文註釋
孝女曹娥者, 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與週①同祖, 末冑②景沉③, 爰④來適居。盱⑤能撫節安歌, 婆娑樂神。漢安二年五月, 迎伍員⑥。逆濤而上, 為水所淹, 不得其屍。時娥年十四歲, 號慕⑦思盱, 哀吟澤畔, 旬有七日, 遂自投江死, 經五日抱父屍出。以漢安迄於元嘉元年青龍在辛卯⑧, 莫⑨之有表。度尚⑩設祭誄之, 辭曰:
① 週, 周朝王室。
② 末冑, 子孫後代, 一般指帝王貴族的後代。
③ 景沉, 也有版本寫作“景沈”“景流”“荒流”的。在這里大意是指沒落的意思。沈, 沉。
④ 爰, 於是。
⑤ 盱, 曹娥的父親曹盱是一名負責祭祀的巫祝。
⑥ 伍員, 伍子胥。五月端午, 曹盱在江上祭祀伍子胥, 這條江也就是現在的曹娥江, 由上虞流入杭州灣。
⑦ 號慕, 哀悼父母、長輩。
⑧ 元嘉元年青龍在辛卯, 古代的時間。
⑨ 莫, 墓。
⑩ 度尚, 當時的上虞縣令。
伊惟①孝女, 曄曄②之姿。偏其反而③, 令色孔儀④。窈窕淑女, 巧笑倩兮⑤。宜其室家, 在洽之陽⑥。待禮未施, 嗟傷慈父⑦。彼蒼伊何?無父孰怙⑧!訴神告哀, 赴江永號, 視死如歸。是以眇然輕絕⑨, 投入沙泥。翩翩孝女, 載沉載浮。或泊洲渚, 或在中流。或趨湍瀨⑩, 或逐波濤。千夫失聲, 悼痛萬餘。觀者填道, 雲集路衢。泣淚掩涕, 驚動國都。是以哀姜哭, 杞崩城隅11。或有尅面引鏡, 剺耳用刀13。坐檯待水14, 抱樹而燒15。
① 伊惟, 句首語氣詞。
② 曄曄, 形容姿色美麗。
③ 偏其反而:語出《論語》, “唐棣之華, 偏其反而”, 偏, 翩。反, 翻。形容身姿優美。
④ 令色孔儀:語出《詩經》, “令儀令色, 小心翼翼”。令, 好的意思。孔, 很的意思。形容姿色美好很體面。
⑤ 窈窕淑女, 巧笑倩兮:都是《詩經》裡的句子。
⑥ 宜其家室, 在洽之陽:也出自《詩經》, 見《大雅》, 意思是可以結婚成家了。
⑦ 待禮未施, 嗟傷慈父:不料還沒出嫁, 父親死了。
⑧ 彼蒼伊何?無父孰怙:蒼天啊, 為什麼啊, 沒了父親, 今後依靠誰呢?怙, 依靠, 特指父愛。
⑨ 眇然輕絕:輕輕一跳, 飛了起來。眇然, 形容高遠。
⑩ 湍瀨, 急流。
11、 哀姜哭市, 杞崩城隅:指春秋時齊國將領杞梁戰死其妻迎其柩而哭, 至本文時逐步演變為杞梁戰死後其妻向城而哭, 城牆崩塌。
13、 尅面引鏡, 剺耳用刀:對這鏡子用刀劃自己的臉, 割自己的耳朵。也見《列女傳》, 講一年輕貌美的寡婦, 為守貞潔, 拒絕其他男人的追求, 硬是把自己的容貌給毀了。
14、坐檯待水:也見《列女傳》, 講楚昭王的夫人貞姜, 為等候丈夫, 寧可被水淹死, 也不願離去的故事。
15、抱樹而燒:同見《列女傳》, 說宋恭公的夫人伯姬, 在宋恭公死後做了寡婦, 為守婦道, 寧可在家被火燒死, 也不願半夜下堂出門。
於戲①孝女, 德茂此儔②。何者大國, 防禮自修。豈況庶賤, 露屋草茅。不扶自直, 不斫自雕③。越梁過宋④, 比之有殊。哀此貞厲, 千載不渝。嗚呼哀哉!銘曰:
① 於戲, 語氣詞。
② 德茂此儔, 品德出眾。
③ 不斫自雕, 斫, 刀砍斧劈。
④ 越梁過宋, (不懂, 不知道用了什麼典故。)
名勒①金石, 質比乾坤。歲數歷祀, 丘墓起墳。光於后土, 顯照天人。生賤死貴, 義之利門②。何悵華落, 飄零早分。葩艷窈窕, 永世配神。若堯二女, 為湘夫人。時效彷彿③ , 以昭後昆。
① 勒, 刻。
② 義之利門。啟功先生認為《曹娥碑》原文中的這句話是整篇文章最讓人覺得差勁的地方,
“生賤死貴, 義之利門”, 歷代文章雖有很多鼓吹殉死的, 但大多戴了面具, 不敢直說, 像這樣直截了當地以“貴”作為可恥利誘的, 並不多見。所以, 到了蔡卞手裡, 就把它改成了“利之義門”, 但還是有問題, 變成了談利益的合法性, 而且文不對題了。(見《啟功叢稿》)
③ 彷彿, 效仿學習的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