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河, 又名孝水﹑孝感河, 王祥臥冰求鯉處, 位於山東臨沂白沙埠鎮境內。是文峪河最大的支流, 該河是由下堡河(亦稱北川)與兌鎮河合流而成, 下經張家莊水庫東南行, 在五樓莊上游匯入文峪河。據《水經註》載, 孝河從北魏時即為文峪河支流, 隋唐沿襲。宋初, 汾河奪文峪河中下游河道, 汾、文兩河遷徙無常, 文峪河則在文水境或汾陽境轉換入汾河口, 其下游孝河則沿舊道直入汾河, 達八百年之久。直到清乾隆三十二年(1967年), 汾河東徙, 文峪河復其舊道再入孝義境入汾河, 孝河再次成為文峪河支流。
“孝河凝冰”是瑯琊八景之一, 想當初王祥坦胸俯臥冰面時, 孝感天地, 河中雙鯉自躍而出, 成就王祥一世孝名, 而瑯琊王氏也成為晉時的名門望族。 “在王祥臥冰求鯉之前, 孝河本是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河, 而在王祥臥魚的故事被千古傳頌後, 它便擔負起了讓孝文化像河水一樣源遠流長、滋潤人心的任務”。王偉勳是王祥的第四十八代孫, 對於孝河, 他有著深厚的感情。在緊傍孝河而建的孝園裡, 在蓮池邊的小亭裡有明朝嘉靖年間所立“晉元公王祥臥冰處”碑, 碑後面刻著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據傳, 王祥臥冰處冬季河水不結冰, 而其他水面則冰封如玉, “孝河凝冰”被列為“瑯琊八景”之一。這塊碑也曾被毀壞, 在修復孝友祠時, 有關人士在附近蒐集碎石並謹慎整理, 石碑恢復了原狀。
據孝友村的村民介紹, “孝河”的藕也是出了名的,
老城三寶中“孝河藕”即為其一。傳說那藕有九個眼, 比平常的多了一眼, 這個眼就是孝眼。此藕口味爽脆甘甜, 比起南方運過來的白蓮藕和本地的旱蓮藕, 自有一種不同的風味。王祥的後裔在河邊建起了仿古的“孝園”, 王祥雕塑懷抱一條大鯉魚, 在“孝園”里安家落戶。
孝友祠也在“孝園”內, 此地乃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之所。與其他一些古建築有著相同的命運, 孝友祠也因戰亂、“文革”以及千年風雨的侵蝕而遭到破壞。能夠證明此地為王祥故里的物件,
僅有那幾方斷裂的古石碑。幾年前, 王氏後裔及其他人士捐資, 對孝友祠做了一定程度的修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