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城鄉花椒村四楞山上有座孟雅寺, 現存遺部分建築。木城彝族、傈僳族鄉隸屬龍陵縣, 屬於山區, 位於龍陵縣南部怒江下游北岸, 東與平達鄉、鎮康縣相連, 西與潞西市中山鄉相鄰, 北與象達鄉相連, 南與緬甸果敢縣幕太鄉隔江相望, 有國境線19.71公里。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53公里, 全鄉國土面積226平方公里。
木城東南方臨滄緬甸交界處與龍陵的烏木山之間有座高山, 相傳, 在高山上生活著一個母白虎。一天, 白虎忽然聽到轟隆隆似山洪暴發的聲音。一看, 一條新生的大江正沖刷著山角, 洪水夾雜著巨石翻滾, 衝破了四楞山與高山間的壘壑阻隔而流過。再看, 自己的一隻幼仔正在老滿坡玩耍。白虎救子心切, 一躍跨過千米天險, 前右腳剛好落在四楞山這個小山巒上, 山巒蹬起一個大窩, 就是現在建蓋了孟雅寺的地方。不幸的是, 母虎沒有救回自己的孩子, 小老虎永遠留在了江之南。母虎思兒盼子, 經常跑上山巔遠遠眺望隔江的親骨肉, 最終思親成疾, 老死山巔, 虎死威不死, 化屍成崖, 就是當地人現在叫的白虎山。
修建孟雅寺的地方是個二百多平米的窪地, 四面環山, 樹木蔥鬱, 四季常青。從上俯視, 尤如一個巨虎爪印。即使傾盆大雨, 四面山水向中間窪地匯聚, 也沒有積水。為何呢?因窪地中央長著一株參天古樹, 古樹吸納盡了所積之水。古樹體顯百孔, 有的孔洞裡會有一泓清泉, 盈而不竭, 人們稱之為「神水」。上山的農夫、遊人, 都想喝上一口清涼的「神水」, 以期給自己帶來好運。神奇的:這「神水」時隱時現, 傳說, 有幸喝到「神水」的人, 將有好運降臨。
傳說, 古樹上的百孔是孟雅牙咬而成的。孟雅是三國時期雲南王孟獲的胞兄, 他是雲遊四方, 行醫治病, 念佛渡人的出家人。蜀相諸葛亮平定南夷時, 和孟獲一起並肩作戰。在怒江邊和蜀軍的一場鏖戰中身負重傷。他渡過怒江, 取道花椒山, 行至四楞時傷勢發作, 坐靠於凹地中心一棵大樹下, 疼痛難忍, 用嘴啃咬大樹。這棵樹是白虎腳掌從東山帶來的種子所生, 是株不凡之樹。見英雄口乾舌燥, 生命垂危, 頓起愛憐慈悲之心, 不但讓他啃咬, 還吸取土裡的水流進孟雅的嘴裡, 孟雅吸吮到甘甜如母乳的泉水, 身心頓感輕鬆, 迷迷糊糊進入了夢鄉。孟雅依偎著樹一動不動, 大樹不知孟雅是否依然依偎著還是升了天國, 就一直吸取著大地之水, 窪地的水就被樹源源不斷地吸上身, 匯集於孟雅咬破的孔洞。不知過了多少時日, 孟雅終因傷勢過重而坐化於這棵樹下。這就是窪地不會出現積水, 而樹孔裡總會有一泓清泉的原故。
如今, 老樹依然活著, 神奇的是, 又有幾棵不同的樹纏繞在其上, 逐漸長為一體, 護衛著老樹。人們說, 這是孟雅託生轉世所生, 所以奉為神靈, 叫它「孟雅」神樹。每逢陰雨天, 四楞山偶爾還會傳來千軍萬馬的廝殺、嘶鳴聲。緣於此, 人們把孟雅將軍視為神靈, 常到孟雅寺燒香敬拜, 成了木城人民的一大特色崇拜。起初的祭奠, 是對著這棵「神樹」禮拜,
現在, 建蓋了孟雅寺, 塑造了孟雅將軍神像, 孟雅寺成為了人們寄託希望, 尋求心靈庇護的聖地, 木城全鄉、外鄉、外縣、緬甸的信眾都會慕名而來朝拜。農曆正月, 特別是大年初二人最多, 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許願的、還願的、殺豬的、宰牛的……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孟雅將軍的崇敬和對平安生活的憧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