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攀枝花市境內的拉鮓, 是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率兵南征渡金沙江的地方, 經歷了1000多年的歷史, 雖然已變成了現代交通要道的輪渡口, 但古風猶存當年諸葛亮渡瀘在崖上的石刻還依稀可見。
拉鮓古渡是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渡口, 位於仁和區大龍潭鄉拉鮓村。 20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 拉鮓古渡為通往攀枝花的主要幹線, 是川滇兩省文化交流、經貿往來的主要通道。蜀建興三年(225), 諸葛亮率軍南征, “五月渡瀘”就是從此過江的。秦帥司馬錯, 東漢將軍劉尚, 成漢帝李駿, 唐將趙孝祖, 元代從威尼斯來的馬可•波羅, 明代的四川狀元楊慎、旅遊家徐霞客等均曾從拉鮓古渡過江入滇。
金沙江在攀西地區的崇山峻嶺中逶迤向東, 流經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拉鮓村附近, 此段山勢平緩, 形成了天然渡口, 便是拉鮓古渡。很早以前, 當地村民用木船擺渡, 使這裏成為了攀枝花連接涼山的重要通道。蜀漢時, 金沙江從小鮓石到屏山縣一段稱滬水。古時的滬水到處是險灘暗礁, 江水湍急, 乘木船過江, 時而船身置於浪谷, 時而被拋上浪峰, 令人驚心動魄。諸葛亮南征孟獲選在拉鮓過江, 不僅因為拉鮓是古南絲綢之路上的蜀滇古渡, 水流稍緩, 更重要的是此處自古為兵家必爭之要津, 從拉鮓過江後, 河灘開闊, 山勢平緩, 便於結集軍隊, 利於軍事行動。
從拉鮓渡江後, 沿絲路古道順山谷登山,
就到瞭望江嶺, 為南征蜀軍營盤山, 佔領望江嶺居高臨下, 可扼守渡口, 隨時監視渡口動向。相傳諸葛當年被這幽雅的環境和秀麗的風光所陶醉, 款步下山, 見一高數丈的青色蹲蛙石,
不禁欣然命筆, 寫下了「可以棲遲」四個大字, 命匠人刻於石上。此句出自《詩經》, 意為可以在此停留休憩。此四字經過歲月的風雨, 字跡依然清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