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邈, 三國時期蜀國江油關的守將, 因不戰而降導致魏軍長驅直入攻陷成都而遺臭萬年, 成為一個改變歷史的小人物。馬邈妻子李夫人在丈夫投降後自盡, 因忠義而名垂千古。在平武縣南壩鎮, 至今仍保存有紀念李夫人的石碑。
李夫人故里碑全稱為“漢守將馬邈忠義妻李氏故里碑”。碑身呈長方形, 通高213厘米, 寬71厘米, 厚11厘米, 碑體正中書“漢守將馬邈忠義妻李氏故里碑”十三個行楷大字, 建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該碑原立於南壩鎮場鎮側的叮噹泉旁, 雖經受歲月風雨侵蝕, 碑文中除了“忠義”兩字模糊不清外, 其它字樣仍清晰可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 石碑被文物部門收集安放於位於九環線側、巍巍新江油關旁的南壩鎮文化長廊加以保護。
公元263年, 魏國發動滅蜀的重大軍事行動, 一路大軍由鍾會統率, 被蜀將薑維拼死阻於劍門關下。一路由鄧艾統率, 兵出七百餘里渺無人煙的陰平小道, 途中在摩天嶺被陡峭的山谷阻隔。鄧艾身先士卒, 身裹毛氈, 冒死從摩天嶺上翻滾而下,
三萬人摔死過半, 場面極其慘烈。餘下的人如神兵天降於江油關前。蜀國守將馬邈驚得魂飛魄散, 其妻李氏苦勸丈夫與魏軍決一死戰不成, 咬破自己的手指寫下血書一封, 然後口銜血書自縊身亡。馬邈獻關投降後, 鄧艾得以順江而下, 克綿州、陷成都, 滅了蜀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