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寺, 徐州八大古寺之一, 坐落於徐州市和平大橋東首的駱駝山, 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歷史。當中建有笮融紀念閣, 以記笮融對徐州佛教的貢獻。竹林寺初名青園寺, 淨檢法師應邀駐錫青園寺, 晉穆帝“敕改”為竹林寺。據南朝梁朝寶唱所撰《比丘尼傳》記, 中國第一個依戒律削髮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陽竹林寺的淨檢。淨檢俗姓仲, 名令儀, 彭城(今徐州)人。洛陽竹林寺是中國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 徐州竹林寺則是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徐州竹林寺於2009年9月落成開放, 明道法師應邀住持。2013年成為國家3A級景區。
從南山門上, 南山門的門前廣場就是淨檢法師的法相, 底座內外各有24瓣蓮花, 象徵24歲出家。南山門是殿堂式的, 供奉著兩尊金剛力士。早期佛教的金剛力士只有一尊, 後來中國人喜歡對稱, 就又添了一位。他們的職責類似於“傳達室”看門的衛隊長。往上走便是天王殿了,
中間供奉著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是根據五代時寧波奉化契此和尚的模樣塑造的。相傳, 契此和尚是個天氣預報專家, 只要人們看到他腳穿濕布鞋, 第二天肯定下雨。
過了天王殿, 便是三聖殿。這裏主要是供出家人念佛修行的場地。殿內供奉的是“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以及他的左、右脅侍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從三聖殿往西, 就是劉英、笮融紀念閣, 這兩位都是為徐州佛教做出貢獻的人, 楚王劉英是劉秀之子, 晚年信奉佛教, 開創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東部沿海地區佛教流傳的局面, 也使得徐州成為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城市之一。東漢末年, 笮融參加黃巾起義失敗後, 投靠徐州刺史陶謙。他信奉佛教, 在任期搭建佛寺, 寺廟之大可容納數千人。紀念閣一側是鐘鼓樓。佛寺鐘鼓的敲法是有講究的, 所謂晨鐘暮鼓, 就是說, 早晨先擊鐘, 以鼓應之;晚上先擊鼓, 以鐘應之。早晨敲鐘要在破曉前連擊三遍, 每次緊鐘18下, 慢鐘18下, 反復三遍, 共108下。再往上, 便是大雄寶殿了, 拾階而上, 共291級臺階, 象徵著淨檢法師公元291年出生。291臺階, 共分為七段。在大雄寶殿的正殿, 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
往西, 至淨檢法師紀念堂, 堂內供奉有淨檢法師坐像。往東, 繞大雄寶殿後至觀音閣。觀音閣通高23米, 內設樓梯, 可供遊人登高望遠, 俯瞰整個景區及主城區。整個山林的改造和綠化小品以竹子為主, 15萬株竹子連片。流覽完觀音閣, 可至北走, 穿行於竹林之間經北門下, 觀看北門牌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