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宣樓位於襄陽城東南角城牆之上, 為紀念東漢末年詩人王粲 ( 建安七子 )在襄陽作《 登樓賦 》而建, 因王粲字仲宣故名, 又名王粲樓。史料記載:仲宣樓始建於東漢,
明末萬曆年間, 襄陽知府周紹稷修樓成。 清雍正間副史趙宏恩重建。 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 後毀於戰火(民國初年), 1993年, 襄陽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復仲宣樓。仲宣樓、 黃鶴樓 、 晴川閣和岳陽樓一起並稱“楚天四大名樓”。
東漢末年, 戰亂頻仍, 劉表治下的荊州相對安寧, 大批文學之士投奔襄陽, 王粲也在其中。 王粲雖與劉表是同鄉又是世交, 但政治上卻未被重用。 他懷才不遇而鬱鬱不得志, 常於此攻書作詩, 《 登樓賦 》即在此間所作。
襄陽的仲宣樓位於襄陽城東南角城牆之上, 又名王粲樓。 明末萬曆年間, 襄陽知府周紹稷修樓成, 以當時王粲居襄陽為據, 取名仲宣樓, 並派人到京城請朋友王世貞作《仲宣樓記》。 清雍正間副史趙宏恩重建。 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 後圮。
乾隆版《襄陽府志·古蹟》記:“荊州之江陵, 安陸之當陽皆有是樓, 然考其實當以在襄陽為確。 ”因王粲依荊州牧 (治所襄陽)劉表, 為表幕下參伍, 自是左右不離。表卒後, 王粲勸說劉琮降曹操, 又是在襄陽。因此, 明人王世禎 , 在修仲宣樓時特作一記, 稱襄陽建樓是為正。 光緒二年修城時, 得趙兆麟(順治五年任都御史)“先生之風”( “先生”指王仲宣)四字於樓下, 隨之將趙兆麟手書嵌於樓內。原仲宣樓建築已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