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市觀山村, 遍植松柏、大栗樹的山中, “蔡邕讀書台”, 除了山腳下一塊溧陽市政府立的文物指示碑外, 沒有任何標誌可以讓人將這座荒山坡與歷史聯繫起來。蔡邕讀書台所在山包被人承包、養鹿, 旁邊開農莊, 名字就叫“讀書台”。
無論是永州, 還是紹興, 可能都只是蔡邕亡命生涯中的浪跡之地, 是否定居, 千年後無人能說。溧陽, 是唯一“能說”的他的居住地。它位於江蘇省西南部, 蘇浙皖三省交界。1800多年前, 溧陽西南, 觀山腳下蒹葭蒼蒼的黃山湖, 秀山麗水之間, 蔡邕帶著全家找到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地方。黃山湖中有一小島, 山腳下的村子, 臨水傍湖, 雞犬桑麻, 亦耕亦漁。山麓前是一條曲溪,
溪通湖水, 泛舟即達咫尺小島。蔡邕在島上築台讀書, 撫琴習字, 世稱“讀書台”。
走出溧陽市區, 沿329省道南行。觀山迎面秀立, 左側平疇田野裏, 一座孤峰遺世獨聳, 這就是蔡邕讀書台。黃山湖在光緒年間尚碧波萬頃, 後來湖面縮小, 隨著大溪水庫的修建, 古湖早變成了良田。
關於“蔡邕讀書台”最早的史料, 是宋朝景定年的《建康志》:“蔡邕讀書台, 在溧陽縣太虛觀東北”, 到清代時, 已是“牧童歌上讀書台”(清宋璜詩), 已無建築。南宋陸游曾有詩:“滿村聽說蔡中郎。”
讀書台所在的山包已於2008年被一個叫彭學鋒的村民承包。他在山上養十來隻鹿, 割鹿茸, 旁邊開農莊。農莊就叫“讀書台”, 繁體漢字。為防止鹿跑掉, 山包周圍被彭用鐵絲網圍住。因為有文物部門的告誡, 這裏是文物點, 山體不能再被破壞, 植被也不能毀壞, 他就在上面養鹿。
這裏屬於天目湖景區, 只是待開發, 所謂的湖, 其實是兩個水庫。讀書台所在的山包, 在大壩下面, 水庫灌溉著下面的農田。站在壩上, 看到山間盆地中的讀書台, 很是突兀, 可以想像它當年湖中小島的景觀。
溧陽市史志辦, 一袁姓科長表示“對此不是很清楚, 資料也很少”, 主要是“讀書台在溧陽不是很有名氣”。2001年, 由溧陽文化局主編的《溧陽文物》中, 甚至壓根沒有提到讀書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