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

木門道

木門道(俗稱峽門),位於天水市秦州區西南80華里牡丹木門村附近。古道東西兩面雄山對峙, 壁立千仞,空穀一線,狀若天然門戶。東側為王家梁山和張家坪, 西側為旋帽梁。峽谷中稠泥河自北向南渙渙流入西漢水,峽谷窄處僅有一小道可通。中間有一條寬約50長的峽谷, 大有一將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木門道地名的來歷, 在當地有兩種說法。一說為這裏古時森林茂密, 木材資源豐富, 時有飛禽猛獸出沒, 當地人將其砍伐的木材販運進城必經此路, 也就是通過峽門運送木頭的路, 故名木門道。另一說為東漢建寧二年, 羌眾潰, 東奔, 複聚射虎穀, 分兵守諸穀上下門。穎規一舉滅之, 不欲複令散走, 乃遣千人於西縣, 結為木柵, 廣二十步, 長四十里, 遮之……, 見於《後漢書·段穎傳》。

木門道自古是街亭、上絡(天水古稱)南入祁山的重要通道。東漢時期, 這裏盛產木材, 段穎西擊羌、氐, 為防止羌、氐進汜, 則在這裏用大木頭修築了一條長達20餘裏的木柵欄, 因此而遍稱木門。東側有張家坪, (原來稱張郃坪)。西側有旋帽咀梁。兩山夾峙, 中間有一條寬約50、長約500的河谷空地。空穀之中, 稠泥河自峽谷南下瀉人西漢水。岸邊一條曲折小道自北向南而下, 地形險要, 形成天然門道。古時, 人們從山林中所伐木材, 都由這條小道運出, 故稱木門古道。

據《三國志·張郃傳》載:諸葛亮複出祁山, 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 亮還保祁山, 郃追至木門, 與亮交戰, 飛矢中郃右膝, 諡曰壯侯1700多年前, 蜀相諸葛亮在這裏運籌帷幄、揮灑自如地指揮蜀軍作戰, 在馬謖痛失街亭之後于撤退途中從容而激越地大敗魏兵, 射殺魏國名將張郃於木門道。木門道峽谷東側的張家坪〔原名張郃坪〕為諸葛亮與魏將張郃作戰時的埋伏之處, 峽谷西側為十悄地梁, 其下有諸葛亮拴馬之處的拴馬灣。峽谷低處有一小山石, 成橢圓形, 名曰石鼓。另外離石鼓不遠處有一土堆小丘, 形如巨鐘, 故稱土鐘。時至今日, 木門峽谷中仍存有張郃坪、張郃墓。坪下有當年蜀兵布伏的伏兵灣。峽谷西側旋帽咀梁下有當年蜀兵屯兵拴馬的拴馬灣。峪谷之中橫臥一塊高8, 頂平面2.7平方米的鼓形小石墩, 人們稱之為石鼓, 相傳是當年諸葛丞相在山頂上擂鼓指揮作戰的擂鼓台。經千餘年風蝕雨淋, 自墮谷底。前些年木門、張郃坪等村民在平田整地中, 還發掘出了三國時代的銅兵器鏃、矛、刀等。面對這些蜀魏兩軍戰爭風雲的見證。近年來, 村民為紀念諸葛亮這位傑出的古代政治家、軍事家, 興建了武侯紀念祠, 並植樹育林, 新恢復了土鐘, 與石鼓遙相對應。

在木門村邊, 遠遠就能看見花木叢中的武侯祠若隱若現。從山下拾級而上,仰頭便是半拱紅門, 左右兩側是磚雕長聯。進得青磚仿古山門, 整個建築莊嚴肅穆,周圍山體綠樹成蔭,鳥鳴啁啁, 庭院遍植花草樹木, 顯得幽雅而靜謐。新落成不久的武侯祠一院三進,第一進為照壁過廳;第二進為武侯祠,正殿塑諸葛亮像,東西廂房塑文臣武將像;第三進為先主殿,塑劉備像。先主殿有聯:“破黃巾,救青州,丹心力扶漢鼎;逆烏浪,伐碧眼,白帝空餘蜀魂。對劉備一生作了形象概括。鐘樓鼓樓的殿宇雄偉壯觀,飛簷廊柱上雕樑畫棟, 且綴以名賢時人楹聯匾額,平添了幾許濃郁的文化氣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