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死後, 陸績被孫權派任為郁林郡太守,
陸績因此在貴港市南江村留下了一系列文化遺存。孝道為儒家文化, 深受此文化影響的陸績為其後來赴任郁林郡太守並對南江村民眾影響頗深遠。
三國時代,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多少英雄多少事,到底在今時今日還留下什麼痕跡?大家對三國時代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三國演義小說和民間各個傳說中?到底史實情況是怎樣的? 整理,搜集,轉載有關三國的資料,不同人士的親訪見證,就在今日,讓我們尋找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
20161213
20161208
20161129
20161126
20161125
20161123
20161114
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
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 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臨淝水(古施水)故道, 西鄰雞鳴山、將軍嶺, 東距合淮路8公里的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公園路, 主要景點有新城文物陳列館、東城門、夯土練兵指揮台、兵器鑄造窯址、飲馬池、時光隧道、舟師塢、雕塑廣場、石刻廣場等。
20161102
20161031
朱治墓
朱治墓在安吉縣境內, 唐代的《石柱記》最早記載湖州有朱治墓。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二十四 “輿地略陵墓•歸安縣” 轉引南宋談鑰《(嘉泰)吳興志》:“大將軍朱治墓在府城南十二里”,
但其後稱“又雲《統記》作縣北”。 而據清乾隆《安吉州志》的記載, 朱治墓則在順安鄉姚塢, 應以此說為是。清同治《安吉縣誌》“卷第六•墓域”也載:“吳毗陵侯後封故鄣侯朱治墓在順安鄉姚塢。”查1984年版的《安吉縣地名志》, 今三官鄉(現已併入遞鋪鎮)三官村有自然村名朱墓山, 舊傳朱然墓在此, 故得名。其地古時屬順安鄉境, 而朱然墓現已確證在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的雨山鄉境內(1984年6月發掘), 所以很可能朱墓山是以朱治墓在此而得名, 但因被歷史上更有名氣的朱然之名所掩而為後人所訛誤。
20161025
20161019
20161014
20161013
20161006
20161001
20160930
20160910
20160827
20160826
20160824
繡林山
繡林山是“繡林十景”之一, 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城北, 舊名陽岐山,
穿綠著黛, 巍峨屹立, 或碧瓦鱗布, 或朱欄飛翹, 襯以佳木。相傳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正月, 劉備往東吳迎娶孫夫人返荊州至此, 諸葛亮和關羽在石首陽歧山隆重迎候。諸葛亮命令士兵將荊州運來的川綾蜀錦, 從山腳到山頂張掛起來, 還派1000名將士披紅掛綠, 200名彩女持宮燈迎接。周圍的老百姓也手持彩旗、錦幛前來歡慶, 山上山下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劉備和孫夫人讚歎道:“真是錦繡如林啊!”後來, 人們便將陽歧山改名繡林山, 將縣城皆易今名繡林。繡林山現已辟為繡林公園, 山頂有繡林亭、孫夫人望夫塑像, 山腰有紀念劉、關、張三義寺等。
20160819
20160809
20160808
20160729
20160728
膠南帽子峰
帽子峰, 位於青島膠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魚池村, 是大珠山眾多的險峰奇觀之一, 海拔223米 。峰頂突兀險峻, 隆起寬大, 狀似禮帽, 故名帽子峰。帽子峰挺拔險峻, 不易攀登。站在帽子峰上東可以看到靈山島, 西眺琅琊台, 南望大海, 北仰大珠山。據說徐庶曾隱居膠南, 早年帽子峰曾建有徐庶廟。廟宇呈正方形, 四面各3.5米 ,
高4米 , 飛簷斗拱, 青瓦蓋頂, 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築。廟內正面有泥塑徐庶像, 正中是香案, 牆壁繪有壁畫, 歷代香火旺盛;廟外北側有涼棚, 相傳是徐庶看書觀海之處。廟宇早已坍塌, 但其廟基尚清晰可見。涼棚處仍保留著幾處立頂柱的柱洞。徐庶隱居膠南沿海一帶時, 曾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漁民做了許多好事。為了紀念他, 人們在帽子峰上建起徐庶廟。雖然徐庶廟已坍塌, 但當地人們仍對帽子峰有特殊的感情, 帽子峰上一直香火不斷。每逢三月三、九月九, 漁民們便登峰祈禱。
20160727
20160726
20160722
20160719
20160706
20160705
20160703
20160630
20160626
20160624
20160622
20160614
20160531
20160518
20160517
20160513
20160507
管公屯
在遼寧省海城北的新臺子村,
離村1.5公里 處有處管公屯遺址。
管寧, 字幼安, 春秋時代的賢相管仲之後, 青州朱虛(今山東臨朐縣)人,
自幼好學, 飽讀經書, 不慕名利, 乃中原名士。為了躲避中原戰亂,
管寧帶領族人乘船渡海, 逃往當時相對穩定的遼東。此時, 正行至海城西北鄉下。管甯見梁水橫陳, 地域遼闊, 水土不錯, 宜於開荒耕種, 加之日暮時分, 路途坎坷, 便在就近選中了一個地方, 因崖結廬, 鑿丘為室, 立戶開莊。中原避難者聞管寧大名, 亦紛紛來此聚居, 未及一年, 梁水河畔就建起了一個村莊, 村名也就順理成章地叫做了管公屯(現名新臺子村)。後來, 村裏結塢自保, 管寧被村民推為塢主, 並在村子四周建起塢堡, 這便是管寧城的前身。
20160430
20160429
20160419
20160418
郭淮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是曹操與劉備兩大軍事集團爭奪陰平郡與武都郡最為強激烈的一年。據《華陽國志·漢中志》記載於“陰平郡”內文:“劉先祖據漢中, 爭二郡不得。”指陰平郡與武都郡。戰爭的結束是劉備奪得了漢中地區, 曹操奪得了武都郡與陰平郡。可是由於陰平郡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 此郡並未被曹操完全佔領。其具體情況是, 位於摩天嶺以北, 屬於白水江流域的陰平道地, 因其與武都郡共為一體被曹操佔領。位於摩天嶺以南, 屬於涪江流域的剛氐地區, 因與涪縣(今四川綿陽市)等地山水相連, 交通一體而被劉備據有。這樣, 原廣漢屬國(即陰平郡)轄地, 就一分為二, 以摩天嶺為界, 北歸曹操, 南隸劉備。自此以後, 魏蜀兩國為控制隴南地區, 展開了長達五十餘年的激烈的角逐, 成為三國後期魏蜀交兵的主要戰場。
20160416
20160413
20160412
20160408
20160321
20160318
20160317
韋曜墓
韋曜(204年―273年), 本名韋昭, 字弘嗣, 吳郡雲陽(今江蘇丹陽)人。三國時期著名史學家、東吳四朝重臣。韋曜是中國古代史上從事史書編纂時間最長的史學家, 後世《三國志》多取材其《吳書》。少時好學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書郎、太子中庶子、黃門侍郎、太史令、中書郎等職。 258年, 孫綝廢黜孫亮, 立孫休為皇帝, 改元永安, 昭立五經博士而創設國學, 立太學博士制度, 韋昭官拜中書郎, 出任博士祭酒, 掌管國子學。 264年, 孫休去世, 孫皓即位, 韋昭封高陵亭侯, 擔任中書僕射、侍中, 領左國史。後為孫皓所害, 時年七十歲。著有《吳書》(合著)、《漢書音義》、《國語注》、《官職訓》、《三吳郡國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