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績(?—270), 字公緒, 丹楊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 東吳大將朱然之子, 孫亮登基後恢復本姓「施」。施績有將領之才, 轉戰四處, 是吳國中後期的大將, 主要負責荊州重地的軍事, 官至上大將軍、左大司馬, 也是當時吳國最高的軍階。施績年輕的時候, 因為父親的關係而當上郎, 後來擔任建忠都尉。叔父朱才死後, 施績統領朱才的兵馬, 跟隨太常潘濬徵討五溪(荊州西南部山區)的蠻人, 以膽量和勇力受人讚揚。後來施績任職偏將軍營下督, 處理盜賊事件, 執法公正嚴明。
三國時代,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多少英雄多少事,到底在今時今日還留下什麼痕跡?大家對三國時代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三國演義小說和民間各個傳說中?到底史實情況是怎樣的? 整理,搜集,轉載有關三國的資料,不同人士的親訪見證,就在今日,讓我們尋找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
皇甫謐墓
皇甫謐墓位於甘肅省靈臺縣獨店鎮張鰲坡村, 這是國內唯一的皇甫謐墓。皇甫謐墓地處張鰲坡塬邊, 北為坦闊塬面, 村落環繞, 南臨陡坡深溝, 遠通達溪河川道。皇甫謐(mì)(215年—282年), 幼名靜, 字士安, 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省靈台縣)人, 後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 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他一生以著述為業, 後得風痺疾, 猶手不釋卷。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除此之外, 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在針灸學史上, 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並被譽為“針灸鼻祖”。摯虞、張軌等都為其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