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京西南部的河北省涿州市古稱范陽, 是三國時代劉備、張飛的故鄉。傳説古時劉備、關羽、張飛曾結義於此。從碑前混凝土小路穿過京廣鐵路下的涵洞, 就是“結義路”, 沿路直行過了西皋村就到了張飛故里忠義店, 張飛廟即坐落於此。忠義店最早叫“桃莊”,
因後來出了位婦孺皆知的桃園三結義的張翼德, 便稱作了“張飛店”。到清末, 有一位涿州知州覺得直呼張桓侯姓名似有不敬, 遂令改為“忠義店”。
三國時代,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多少英雄多少事,到底在今時今日還留下什麼痕跡?大家對三國時代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三國演義小說和民間各個傳說中?到底史實情況是怎樣的? 整理,搜集,轉載有關三國的資料,不同人士的親訪見證,就在今日,讓我們尋找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
20160318
20160317
韋曜墓
韋曜(204年―273年), 本名韋昭, 字弘嗣, 吳郡雲陽(今江蘇丹陽)人。三國時期著名史學家、東吳四朝重臣。韋曜是中國古代史上從事史書編纂時間最長的史學家, 後世《三國志》多取材其《吳書》。少時好學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書郎、太子中庶子、黃門侍郎、太史令、中書郎等職。 258年, 孫綝廢黜孫亮, 立孫休為皇帝, 改元永安, 昭立五經博士而創設國學, 立太學博士制度, 韋昭官拜中書郎, 出任博士祭酒, 掌管國子學。 264年, 孫休去世, 孫皓即位, 韋昭封高陵亭侯, 擔任中書僕射、侍中, 領左國史。後為孫皓所害, 時年七十歲。著有《吳書》(合著)、《漢書音義》、《國語注》、《官職訓》、《三吳郡國志》等。